在监理工程师备考的冲刺阶段(第 13 - 15 周),目标控制中的物价波动合同价款调整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尤其是价格指数调整法中的“定值权重 + 变值权重”的相关内容。
一、知识点内容
(一)价格指数调整法的概念
价格指数调整法主要是根据物价指数的变化来对合同价款进行调整。当工程实施期间物价发生波动时,为了避免因物价上涨或下跌给合同双方带来不公平的影响,采用这种方法来确定应调整的合同价款数额。
(二)“定值权重 + 变值权重”的公式
其基本公式为:$\Delta P = P_0[A+(B_1\times\frac{F_{t1}}{F_{01}}+B_2\times\frac{F_{t2}}{F_{02}}+\cdots +B_n\times\frac{F_{tn}}{F_{0n}})-1]$
其中,$\Delta P$为需调整的价格差额;$P_0$为约定的付款证书中承包人应得到的已完成工程量的金额;$A$为定值权重(即不调部分的权重);$B_1,B_2,\cdots,B_n$为变值权重(即各可调因子的权重);$F_{t1},F_{t2},\cdots,F_{tn}$为各可调因子的现行价格指数;$F_{01},F_{02},\cdots,F_{0n}$为各可调因子的基本价格指数。
(三)数据来源核查要点
1. 对于价格指数数据
- 官方来源:首先要检查是否来源于官方统计机构,如国家统计局或者行业主管部门发布的价格指数数据。这些数据具有权威性和可靠性。
- 数据时效性:确保所使用的价格指数数据是与工程实施期间相匹配的。例如,如果是2024年12月的工程结算调整,就不能使用2023年之前的价格指数数据。
- 数据涵盖范围:要核实价格指数是否涵盖了合同中规定的可调因子。比如对于建筑工程,可能涉及钢材、水泥、木材等材料的价格指数,并且这些指数的计算应该包括符合工程要求的质量等级和规格。
2. 对于权重数据
- 合同约定:定值权重和变值权重通常在合同中有一定的约定。要仔细核查合同中关于权重的设定条款,看是否明确说明了每个可调因子对应的权重数值。
- 合理性评估:从工程实际情况出发,评估权重的合理性。例如,在一个以混凝土结构为主的建筑工程中,水泥的变值权重可能相对较高,如果权重设置过低就不符合实际情况。
二、学习方法
(一)深入理解公式原理
1. 可以通过简单的数值例子来推导公式。比如假设$P_0 = 100$万元,$A = 0.3$,$B_1 = 0.5$(钢材),$F_{t1}=1.1$(现行钢材价格指数),$F_{01}=1$(基本钢材价格指数),其他因子暂时忽略,计算$\Delta P$的值,这样能加深对公式结构的理解。
2. 对比不同情况下公式的应用。例如在有少数几个可调因子和有多个可调因子时公式的计算过程有何区别。
(二)多做练习题
1. 收集历年监理工程师考试真题中关于价格指数调整法的题目。这些题目能反映出考试出题的方向和难度。
2. 在做题过程中,要注重对解题步骤的分析。每一步计算依据的是什么知识点,数据是如何从题目中提取的。
(三)结合实际案例学习
1. 寻找一些实际的建筑工程合同纠纷案例,其中涉及物价波动合同价款调整的情况。分析在这些案例中是如何运用价格指数调整法的,以及遇到了哪些数据来源核查方面的问题。
2. 可以自己假设一个工程场景,设定不同的物价波动情况,然后按照所学知识进行合同价款调整的计算。
总之,在冲刺阶段对于物价波动合同价款调整中的价格指数调整法,考生要扎实掌握知识点内容,并通过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行巩固,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应对自如。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