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助理社会工作者的备考中,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这一板块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一、个人发展阶段特征
1. 婴儿期(0 - 3岁)
- 生理上处于快速发育阶段,例如大脑发育迅速。在这个时期,婴儿主要依赖他人照顾基本生活需求。
- 心理上开始建立对世界的认知,比如通过简单的声音和视觉刺激来认识周围的人和物。
- 社会环境中,家庭的作用极其关键,父母的关爱、照顾方式会影响婴儿的安全感和信任感的建立。
- 学习方法:可以通过制作时间轴的方式,将婴儿期的各个发展方面清晰地罗列出来,并且结合实际案例,如婴儿在不同照顾方式下的不同反应来进行记忆。
2. 儿童期(3 - 12岁)
- 生理上身体逐渐强壮,运动能力不断提高。
- 心理上开始有了自我意识的发展,例如在学校中对自己学习成绩的在意等。
- 在社会环境方面,学校成为了重要的场所,在这里他们结交朋友,学习社会规范。
- 学习方法:针对这个阶段,可以多阅读一些儿童心理学方面的入门书籍,加深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解,同时关注身边儿童在不同场景中的表现并进行分析。
- 青少年期(12 - 18岁)
- 生理上出现第二性征等明显变化。
- 心理上处于自我认同的探索阶段,容易产生叛逆情绪。
- 社会环境中同伴群体的影响力增大,他们更加注重自己在同龄人中的形象。
- 学习方法:观看一些关于青少年成长题材的电影或者纪录片,如《少年班》等,然后分析其中人物的行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生物、心理、社会环境交互作用模型
1. 生物因素为基础。比如遗传基因会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心理发展的潜力。
2. 心理因素起到调节作用。个人的思维方式、情绪管理能力等心理因素会在面对不同的生物和社会环境影响时做出不同的反应。例如,一个乐观的人和一个悲观的人在相同的社会压力下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应对方式。
3. 社会环境因素则是外部的影响力量。家庭、学校、社区等环境提供了成长的条件。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促进个人的发展,而恶劣的社会环境则可能阻碍发展。
- 学习方法:绘制图表来展示这三者之间的交互关系,用具体的例子填充图表内容,便于理解。
在备考过程中,要全面掌握不同个人发展阶段的特征,并且深入理解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模型。多做练习题,通过题目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并且不断总结归纳,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