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监理工程师的备考过程中,合同管理中的不可抗力相关知识是重点内容之一。特别是在像新冠疫情这样的特殊时期,“持续停工超28天”的合同解除条件及损失分担原则更是需要深入理解。
一、不可抗力概念及新冠疫情下的体现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新冠疫情的突然爆发并且长时间的大规模封控,完全符合不可抗力的定义。例如很多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实行严格的封控措施,导致施工人员无法到达施工现场、建筑材料供应中断等情况。
二、“持续停工超28天”的合同解除条件
1. 条款依据
- 在建设工程合同中,一般会约定因不可抗力导致工程持续停工达到一定天数(这里是28天)作为合同解除的条件之一。这一规定主要是考虑到长时间的停工对于建设方和施工方的权益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 当满足这个条件时,任何一方都有权提出解除合同。例如,对于施工方来说,如果长时间无法复工,继续维持项目团队的成本过高;而对于建设方来说,项目不能按时交付也会带来诸多损失。
2. 判断标准
- 首先要确定停工是由于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在新冠疫情封控案例中,政府部门发布的封控通知等官方文件可以作为有力的证据。
- 其次,要准确计算停工的天数。这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进展情况来确定,比如从最后一次正常施工日期到提出解除合同日期之间的天数,并且要排除因非不可抗力因素(如施工方自身设备故障等)导致的停工时间。
三、损失分担原则
1. 风险分配的一般规则
- 根据公平原则,在不可抗力情况下的损失分担并非完全由一方承担。对于因不可抗力直接造成的工程本身的损失,如已建成的部分因地震(也是不可抗力)倒塌等情况,一般由建设方承担。
- 对于施工方的设备损失,如果是因不可抗力损坏且无法继续使用的,通常由施工方自行承担。但是如果是可以修复且修复费用合理的情况下,建设方可能会根据合同约定给予一定的补偿。
2. 新冠疫情封控下的特殊情况
- 在新冠疫情封控期间,施工方的人员闲置成本、部分小型设备的租赁闲置成本等,可能需要双方协商分担。例如,有些合同会约定按照一定比例分担这些费用。
- 对于建设方而言,如果因为项目停工导致其向第三方(如购房业主)承担了违约责任,这部分损失也需要根据合同的具体约定来确定是否由施工方承担部分责任。
四、学习方法
1. 案例分析
- 多研究类似新冠疫情封控这样的实际案例。可以通过查询新闻报道、法院的裁判文书等方式获取真实案例资料。仔细分析每个案例中合同解除的条件是如何判断的,以及损失分担的结果是如何确定的。
2. 对比学习
- 对比不同版本的建设工程合同范本中关于不可抗力的条款。例如,FIDIC合同条件和国内常用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在这些条款的规定上可能会存在差异。通过对比,能够更全面地掌握相关知识。
3. 记忆重点条款
- 对于关键的合同解除条件和损失分担的原则条款,要进行重点记忆。可以采用制作记忆卡片等方式,将条款内容写在卡片上,随时进行复习。
总之,在监理工程师备考过程中,要深入理解合同管理中不可抗力持续影响下的合同解除条件及损失分担原则,通过多种学习方法掌握相关知识,以便在实际考试和未来的工程监理工作中能够准确运用。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