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的助理社会工作者考试备考过程中,社会救助法规政策是重中之重。《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中的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等内容更是核心考点。
一、最低生活保障规定
1. 保障对象
- 具体包括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符合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财产状况规定的家庭。这里要重点理解家庭成员的概念,通常包括配偶、未成年子女、已成年但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等。
- 学习方法:可以通过制作表格的方式,列出不同类型家庭的收入计算方式以及财产状况要求。例如,对于有赡养老人的多人口家庭,在计算收入时要考虑赡养费的纳入情况。
2. 保障标准
-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当地居民生活必需的费用确定、公布,并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物价变动情况适时调整。
- 学习建议:关注各地的实际标准情况,收集一些典型地区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数据,分析其调整的规律。同时,要明确标准确定的依据,如参考当地的食品价格指数、居民基本生活消费支出等因素。
- 申请与审批流程
- 由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向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家庭成员申请有困难的,可以委托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代为提出申请。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通过信息核对、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信函索证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家庭收入状况、财产状况进行调查核实,提出初审意见,在申请人所在村、社区公示后报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
- 复习要点:牢记申请主体、受理部门以及审批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可以通过绘制流程图的方式来加深记忆,并且要注意其中涉及的时间限制,如公示时间等。
二、特困人员供养规定
1. 供养对象
- 主要是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 学习方法:理解每个条件的界定标准。例如,对于无劳动能力的判断,要依据相关的医学标准和年龄规定;对于无生活来源,要考虑收入来源的多样性,不仅仅是工资收入,还包括其他福利性收入等。
2. 供养内容
- 包括提供基本生活条件、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提供疾病治疗、办理丧葬事宜等。
- 复习提示:对每项供养内容要详细了解其涵盖的范围。如基本生活条件包括住房、饮食、衣着等方面;疾病治疗方面要明确医疗救助的相关政策衔接等。
3. 申请与审批
- 由本人向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本人申请有困难的,可以委托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代为提出申请。审批流程与最低生活保障类似,同样需要经过调查核实、公示等环节。
- 学习技巧:对比特困人员供养与最低生活保障在申请和审批上的异同点,这样有助于加深对两者规定的理解。
在强化阶段的备考中,要注重对这些核心考点的理解、记忆和运用。通过做练习题、分析案例等方式,提高对这些规定的实际应用能力,从而在2025年的助理社会工作者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