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力资源管理师的备考冲刺阶段,劳动关系模块的法律条文应用题是一个重点,尤其是工伤认定和加班工资方面的题目。今天我们就来详细剖析一下这部分内容的易错点以及应对方法。
一、工伤认定的易错点及学习方法
(一)易错点
1. 对工伤认定范围的模糊理解
- 例如,很多考生会错误地认为员工在工作期间的所有疾病都属于工伤范畴。实际上,只有与工作有直接关联的疾病才有可能被认定为工伤,像职业病是明确属于工伤范畴的,而普通感冒发烧之类的则不属于。
- 上下班途中的交通事故情况也比较复杂。有些考生不清楚如果是员工自己骑车不小心摔倒受伤,即使是在合理的上下班路线上,也不一定能认定为工伤;只有符合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才符合工伤认定条件。
2. 忽略特殊情况的规定
- 特殊情况下的工伤认定容易被忽视。比如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同工伤。这个“48小时”的规定是很关键的,很多考生容易记错或者忽略。
(二)学习方法
1. 精读法律条文
- 仔细研读《工伤保险条例》中关于工伤认定的条款,逐字逐句理解,将关键的定义和范围标记出来。例如,对于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这种情况,可以多结合实际案例来加深理解。
2. 整理案例集
- 收集各种工伤认定的实际案例,包括成功认定为工伤和未被认定的案例。通过分析这些案例中法院或相关部门的判定依据,提高自己对工伤认定标准的把握能力。
二、加班工资的易错点及学习方法
(一)易错点
1. 计算基数的混淆
- 不同情况下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可能不同。有的企业以基本工资为计算基数,而有的则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总额计算。考生往往没有准确区分这些情况,在答题时使用了错误的基数。
2. 加班时长与倍数的对应错误
- 平日加班、周末加班和法定节假日加班的加班工资倍数是有规定的。平日加班为1.5倍工资,周末加班为2倍工资,法定节假日加班为3倍工资。很多考生容易记错倍数关系或者在不同加班类型之间混淆。
(二)学习方法
1. 制作表格对比
- 可以制作一个关于加班工资的表格,将不同的加班情况(工作日、周末、法定节假日)、对应的加班时长计算方式以及工资倍数都清晰地列出来。通过对比记忆,加深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
2. 进行模拟计算练习
- 给出一些设定好的工资数额和工作时间安排,按照加班工资的计算规则进行模拟计算。在练习过程中不断强化对计算基数和倍数的运用能力。
总之,在最后的30天冲刺阶段,对于劳动关系模块法律条文应用题中的工伤认定和加班工资部分,考生要重点关注易错点,通过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行强化复习,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准确作答,顺利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师的考试。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