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助理社会工作者的备考过程中,社会工作综合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中,目标、功能、要素这些概念容易混淆,价值观与伦理的关系也较复杂。正确理解和区分这些内容,对顺利通过考试至关重要。
二、社会工作目标、功能、要素的概念内涵
(一)社会工作目标
1. 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
- 解救危难是当服务对象遇到生命危险等极端情况时的首要目标。例如,在自然灾害中救助被困群众,为他们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医疗救助等。
- 缓解困难则是针对服务对象在生活中面临的诸如经济困难、家庭矛盾等一般性困境。像为贫困家庭申请低保,调解夫妻间的争吵等。
- 激发潜能旨在挖掘服务对象自身的能力和优势。比如鼓励残疾人学习手工技能,实现自我价值并获得经济收入。
2. 社会层面的目标
- 解决社会问题,像环境污染、贫富差距等问题,通过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促使社会向更公平、和谐的方向发展。
- 促进社会公正,倡导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保障不同群体的权益。
(二)社会工作功能
1. 正功能
- 对服务对象而言,能够促进其正常生活、恢复弱化的功能等。例如帮助失独老人重新建立社交网络,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
- 对社会来说,有利于维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等。
2. 负功能
- 如果社会工作干预不当,可能会给服务对象带来压力,或者在社会层面引发新的矛盾。
(三)社会工作要素
1. 服务对象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包括个体、家庭、群体、社区等不同类型。
2. 社会工作者作为专业的助人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技能和价值观。
3. 助人活动是社会工作的核心过程,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互动的过程。
4. 专业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灵魂,指导着社会工作者的行为。
5. 专业助人方法包括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方法。
三、价值观与伦理的区别联系
(一)区别
1. 价值观更多是一种观念和信念体系,反映了社会工作者对什么是好的、正确的看法。例如相信每个人都有改变和成长的能力。
2. 伦理则是将这些价值观转化为具体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比如规定社会工作者不能泄露服务对象的隐私。
(二)联系
1. 价值观是伦理的基础,伦理是对价值观的具体化和操作化。
2. 它们都对社会工作者的行为起到约束和指导作用。
四、学习方法
(一)概念对比学习
制作表格,将目标、功能、要素的概念分别列出,对比它们的内涵、侧重点等方面的差异。
(二)案例分析
通过实际案例来理解价值观与伦理的应用。分析在不同案例中如何遵循价值观和伦理要求做出正确的决策。
(三)记忆技巧
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可以采用口诀等方式进行记忆。
五、总结
在2025年的强化阶段备考中,要深入理解社会工作目标、功能、要素的概念内涵,准确把握价值观与伦理的区别联系。通过有效的学习方法,将这些知识牢记于心,为顺利通过助理社会工作者考试奠定坚实的基础。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