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编辑人: 长安花落尽

calendar2025-07-25

message9

visits131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个案工作理论模式全解析

在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的备考中,个案工作的理论模式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一、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1. 核心观点
- 它强调人在情境中,认为人的行为是生理、心理和社会三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例如,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出现学习成绩差的情况,可能不仅仅是他自身不努力(心理因素),还可能与家庭经济状况差(社会因素)、营养不足(生理因素)有关。
- 该模式注重从“人在情境中”的角度看问题,把人的成长经历看作是影响当前行为的重要因素。比如一个人小时候遭受过重大创伤,在成年后的人际交往中可能会表现出退缩等行为。
2. 应用步骤
- 首先是建立关系,在与服务对象初次接触时,要以真诚、尊重和接纳的态度去对待他们。比如主动倾听服务对象的烦恼,不打断、不评判。
- 然后进行评估,全面收集服务对象的个人资料、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等信息。像通过访谈、观察等方式了解服务对象的生活状况。
- 接着制定计划,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干预目标和具体的干预措施。例如针对一个有就业困扰的服务对象,目标是提高其就业能力,措施可以是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信息等。
- 最后实施计划并进行评估反馈,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计划以达到最佳效果。

二、认知行为治疗模式
1. 核心观点
- 认为人的行为和认知相互影响。错误的认知会导致不良的行为,而不良的行为又会强化错误的认知。比如一个人觉得自己很笨(错误认知),所以在学习或工作中不敢尝试新事物(不良行为),结果失败后又进一步证明自己很笨(强化错误认知)。
- 强调人的认知对情绪和行为的主导作用。积极的认知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和行为,反之亦然。
2. 应用步骤
- 首先识别服务对象的错误认知,通过与他们的对话,找出那些不合理的信念和想法。例如让服务对象列出自己认为导致困境的原因,分析其中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归因。
- 然后改变错误认知,运用认知重建等技术,引导服务对象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比如让觉得自己在社交中失败的人看到自己在其他方面的优点,认识到一次社交失败并不代表永远失败。
- 最后通过行为训练巩固新的认知,鼓励服务对象采取积极的行动来验证新的认知,从而改变行为。

在备考个案工作的这些理论模式时,要深入理解每个模式的核心观点,多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可以通过制作思维导图的方式将各个模式的要点进行整理,方便记忆。同时,要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检验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这样在考试中才能更好地应对。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

创作类型:
原创

本文链接: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个案工作理论模式全解析

版权声明:本站点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分享文章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