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工作实务的备考过程中,接案阶段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一、服务对象来源
1. 知识点内容
- 服务对象的来源主要有三种。一是主动求助者,这类服务对象自己意识到存在问题并且主动寻求帮助,比如一个失业者看到社区的就业援助信息后前来咨询就业帮扶。二是由他人介绍而来,可能是家人、朋友或者邻居等发现服务对象有问题后将其介绍给社工机构,例如一位老人的子女觉得老人孤独寂寞,便带老人到社区的老年服务中心寻求社交方面的帮助。三是外展工作发现的,社工通过主动到社区、学校、企业等场所开展工作,发现那些潜在有需要但尚未主动求助的人,像社工在学校发现有些学生有被霸凌的迹象而前来寻求保护。
2. 学习方法
- 可以采用案例记忆法。收集一些实际的服务对象来源的案例,将这些案例按照主动求助、他人介绍和外展工作分类整理。然后针对每个案例进行分析,明确属于哪种来源类型。还可以制作简单的表格,对比不同来源类型的特点,加深记忆。
二、认定服务对象类型
1. 知识点内容
- 服务对象类型分为现有服务对象和潜在服务对象。现有服务对象是那些已经开始接受社会工作服务的人群;潜在服务对象则是那些尚未接受社会工作服务,但未来可能需要服务的人群。例如,在社区开展健康讲座时,正在参加讲座并已经报名后续健康管理服务的居民就是现有服务对象,而那些路过讲座现场,听到部分内容后可能感兴趣但还没有进一步行动的居民就是潜在服务对象。
2. 学习方法
- 理解概念是关键。可以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服务对象类型的定义写在中心,然后将现有的例子和潜在的例子分别列在两边进行对比。同时,多做一些判断类型的练习题,巩固对概念的理解。
三、了解服务对象需求
1. 知识点内容
- 要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去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生理需求包括基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比如为贫困家庭提供生活物资援助。心理需求涵盖情绪疏导、自我认同等方面,像为遭受挫折的人提供心理咨询。社会需求则有社交关系、社会融入等方面,例如组织残疾人参与社区活动以促进他们融入社会。
2. 学习方法
- 结合实际场景学习。可以设想自己是一名社工,面对不同类型的服务对象,去分析他们可能存在的这三个层面的需求。还可以观看一些社工服务的纪录片或者视频,从中观察社工是如何了解服务对象需求的。
总之,在备考社会工作实务接案阶段时,要全面掌握这些知识点,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法加深理解和记忆,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