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工作实务的备考中,矫正对象的需要与问题这一考点非常重要。
一、矫正对象的需要
1. 基本生存需要
- 这包括食宿等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对于很多矫正对象来说,他们可能因为犯罪的经历在社会上处于较为边缘的地位,面临经济困难等情况。例如,一些刚刚出狱的人员可能没有稳定的住所,缺乏足够的生活物资。在备考时,要了解社会工作者如何为他们链接资源,像联系社区的救助站提供临时住所,或者协助申请政府的最低生活保障金等。
- 学习方法: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来加深理解。找一些实际的社会工作案例,分析其中社会工作者针对矫正对象基本生存需要所采取的措施,并且总结出一般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2. 教育就业需要
- 教育方面,矫正对象可能有提升自身知识水平和技能的需求。比如一些年轻罪犯可能因为缺乏学历和技能而犯罪,在矫正期间渴望通过学习电脑操作、烹饪等技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就业更是他们重新融入社会的关键。他们需要社会工作者帮助他们克服就业歧视,提供就业信息和职业培训推荐等。
- 学习方法:记忆相关的政策措施,如政府对于矫正对象再就业的扶持政策。同时,关注一些成功的帮扶就业案例,分析其中涉及到的工作流程和技巧。
3. 再社会化需要
- 矫正对象要重新适应社会规范、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他们可能在监狱或者之前的犯罪环境中形成了一些与社会主流相悖的观念。社会工作者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他们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例如组织社区活动,让矫正对象参与其中,与普通居民互动交流。
- 学习方法:理解再社会化的概念内涵,并且能够阐述社会工作者在其中的具体角色和工作内容。可以通过制作思维导图的方式,将再社会化的各个要素和社会工作者的工作串联起来。
二、矫正对象的问题
1. 犯罪心理问题
- 这是比较复杂的一个方面。有些矫正对象可能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犯罪不会被发现;还有些可能存在报复心理,对社会充满不满而实施犯罪。他们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来克服这些不良心理。
- 学习方法:掌握常见的犯罪心理类型及其特点,并且了解针对这些心理问题的干预方法。比如认知行为疗法在矫正对象心理矫治中的应用原理等。
2. 社会歧视问题
- 社会上很多人对矫正对象存在偏见,这使得他们很难真正融入社会。比如在就业时,雇主一旦得知求职者有矫正经历就拒绝录用;在居住方面,周围邻居也可能对他们投来异样的眼光。
- 学习方法:关注社会歧视产生的原因,并且思考社会工作者如何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来消除这种歧视。可以结合社会舆论的特点和社会宣传的策略来学习。
总之,在备考社会工作实务中关于矫正对象的需要与问题这一考点时,要全面理解矫正对象的多方面需要以及面临的各种问题,掌握社会工作者相应的应对策略,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准确作答。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