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工作的备考过程中,实务案例中的高频问题是重点关注内容,其中服务对象不配合的情况是较为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部分。
一、服务对象不配合的常见表现及原因
1. 表现
- 拒绝沟通:这是比较常见的情况,比如在社会工作者试图了解贫困家庭的经济状况以便提供合适帮扶时,服务对象可能直接闭口不言。
- 抵制介入行动:像社区开展的禁毒宣传活动,一些有吸毒史的服务对象可能不愿意参加相关的康复计划或者教育讲座。
2. 原因
- 不信任:对社会工作者的工作目的、能力等存在怀疑。例如,一些老年人可能觉得年轻的社工只是来做做样子,并不会真正关心他们的生活困难。
- 自尊心作祟:部分服务对象可能因为自身的处境而感到自卑,像失业者会觉得接受救助是一种耻辱,所以不配合社工的帮助寻找工作等事务。
- 习惯问题:长期处于一种消极应对的状态,形成了一种固定的行为模式。比如一些长期受家庭暴力侵害的女性,已经习惯了默默忍受,不愿意配合社工介入改变现状。
二、建立信任的要点及学习方法
1. 要点
- 真诚沟通:社工要以真诚的态度对待服务对象,不隐瞒自己的身份和工作目的。比如在初次接触时,清楚地向服务对象说明自己是来帮助解决问题的,并且说明大概的工作方式和流程。
- 尊重服务对象:尊重他们的意见、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等。例如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开展工作时,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和传统习俗。
- 展示专业能力:通过一些小的行动或者案例分享,让服务对象感受到社工的专业素养。如在处理邻里纠纷时,能够迅速准确地分析问题的根源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 学习方法
- 案例分析:多研究实际发生的成功建立信任的案例,总结其中的共性和技巧。
- 角色扮演:模拟与服务对象初次见面的场景,练习如何表达真诚、尊重并展示专业。
三、需求再评估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1. 重要性
- 服务对象的需求可能是动态变化的,之前的评估可能已经不准确。例如一个原本寻求就业援助的人,可能因为家庭突发重大疾病而更急需医疗救助方面的信息。
- 再评估有助于调整服务策略,提高服务的有效性。
2. 实施方法
- 深入访谈:采用开放式问题,鼓励服务对象详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 多渠道收集信息:除了与服务对象直接交流,还可以向他们的家人、邻居等了解情况。
四、调整介入方式的策略及注意事项
1. 策略
- 改变工作方法:如果之前的小组活动形式效果不好,可以尝试个案辅导或者社区宣传等其他方式。
- 调整介入节奏:对于一些比较敏感或者处于危机中的服务对象,介入节奏要放缓;而对于一些比较积极主动的服务对象,可以适当加快节奏。
2. 注意事项
- 要与服务对象充分沟通调整的原因和目的,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 确保调整后的介入方式仍然符合专业伦理和规范。
在备考的最后冲刺阶段,要熟练掌握这三步应对法,多做模拟练习,提高应对服务对象不配合情况的能力,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