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工作者的备考过程中,尤其是到了冲刺阶段,对法规政策中易考的部分进行归纳整理是非常关键的。《残疾人保障法》中的侵害残疾人权益的法律责任及处罚规定就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一、知识点内容
- 就业方面
- 如果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安排残疾人就业,这是侵害残疾人就业权益的行为。根据规定,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不得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1.5%。未达到该比例的,应当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这是一种经济上的处罚措施,目的是促使用人单位重视残疾人就业,为残疾人提供公平的就业机会。
- 若存在歧视残疾人在求职过程中的行为,如因为残疾而拒绝给予面试机会或者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健全人而拒绝录用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等情况,残疾人有权向劳动保障部门投诉。相关部门会对用人单位进行警告,并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还可能面临罚款等处罚。
- 教育方面
- 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这一规定保障了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要求教育机构不能因为学生的残疾而剥夺他们的受教育机会。
- 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残疾学生进行歧视性对待,如不合理的特殊限制或者不提供必要的辅助设施等,教育行政部门会要求学校进行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 社会服务方面
- 公共服务机构和公共场所如果未按照规定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服务,例如建筑物没有设置无障碍通道、公共交通工具没有配备方便残疾人使用的设施等,相关部门会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给予警告,并处罚款。这有助于推动整个社会环境向有利于残疾人生活和参与社会的方向发展。
二、学习方法
- 理解记忆
- 对于这些法律责任和处罚规定,首先要理解背后的意义。比如为什么要对用人单位不安排残疾人就业进行处罚,这是因为残疾人同样有参与社会劳动的权利,这种处罚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通过理解,能够更好地记忆具体的条款内容。
- 案例分析
- 可以找一些实际的案例来辅助学习。例如在网上搜索一些残疾人就业歧视成功维权的案例,分析其中涉及到的法律规定以及最终的判决结果。这样能够加深对条款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
- 对比学习
- 将《残疾人保障法》中的这些规定与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对比。比如和《劳动法》中关于劳动者权益保护的条款对比,找出异同点,这样能够更全面地掌握这部分知识。
总之,在助理社会工作者的备考冲刺阶段,对《残疾人保障法》中侵害残疾人权益的法律责任及处罚规定进行系统的归纳和学习,能够提高考生在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增加考试通过的砝码。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