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工作者的备考中,《基金会管理条例》里关于原始基金与公益支出比例的知识点十分关键。
一、公募基金会年度支出的法定要求(8%)
1. 知识点内容
- 公募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总收入的70%。这里有一个特殊情况,如果基金会当年用于公益事业的支出比例达不到这个标准,那么应当用前三年收入平均数弥补缺口。同时,公募基金会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不得超过当年总支出的10%。这些规定旨在确保公募基金会在获取大量公众捐赠后,能够将大部分资金真正用于公益目的,并且合理控制运营成本。
- 对于原始基金的要求方面,全国性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800万元人民币,地方性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400万元人民币。
2. 学习方法
- 记忆数值:对于70%、8%和10%这些关键的数字,要通过反复记忆来强化印象。可以制作一些记忆卡片,一面写“公募基金会”,另一面分别写上对应的比例数值,在碎片化时间进行复习。
- 理解逻辑:深入理解为什么要设定这些比例。比如,设定70%的公益支出比例是为了保障捐赠者的意愿得到实现,因为公众捐款是为了支持公益事业。而10%的限制是为了防止基金会过度行政化,保证资金的有效利用。
- 案例分析:找一些公募基金会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例如,某些知名公募基金会在年度报告中显示其公益支出比例是否达到要求,以及他们的原始基金规模情况,通过实际案例来加深对规定的理解。
二、非公募基金会年度支出的法定要求(6%)
1. 知识点内容
- 非公募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基金余额的8%。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不得超过当年总支出的10%。这与公募基金会在计算基数上有所不同,是基于非公募基金会资金来源相对不那么广泛的特点来设定的。
- 非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要求为全国性的不低于2000万元人民币,地方性的不低于200万元人民币。
2. 学习方法
- 对比学习:将非公募基金会与公募基金会的各项规定进行对比。例如,对比二者在公益支出比例计算基数(总收入与基金余额)和原始基金数额上的差异,这样可以更清晰地记住各自的规定。
- 实际操作模拟:假设自己是一个非公募基金会的管理者,根据给定的上一年度基金余额计算本年度应该支出的公益事业金额范围,通过这种实际操作模拟来掌握知识点。
- 关注政策动态:由于政策可能会随着社会发展而调整,要关注民政部门等官方机构发布的关于非公募基金会管理政策的更新情况,以便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
三、总结
无论是公募基金会还是非公募基金会,在原始基金与公益支出比例方面的规定都是为了规范基金会的运作,保障公益资金的有效使用。在备考过程中,考生要准确掌握这些规定的具体内容,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法加深理解和记忆,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准确作答相关题目。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