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述
在监理工程师备考中,装配式建筑质量控制要点是非常重要的部分。特别是在第8讲提到的预制构件进场验收以及节点灌浆施工方面,制定操作流程表有助于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二、预制构件进场验收
1. 外观检查
- 知识点内容:
- 预制构件的外观应无明显缺陷,如裂缝、蜂窝麻面等。对于预制混凝土构件,表面平整度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一般规定每米长度内的偏差值在一定范围内,例如不超过5毫米。
- 构件的尺寸偏差也需要检查,像预制墙板的厚度偏差通常不能超过±3毫米。
- 学习方法:
- 可以收集实际工程中的预制构件图片,对照标准规范进行识别。同时,自己动手绘制一些简单的预制构件草图,在图上标注出容易出现的尺寸和外观问题区域,加深印象。
- 参加一些线上的案例分析课程,观看老师对实际预制构件进场外观检查的视频讲解,增强实际操作的理解。
2. 强度检测
- 知识点内容:
- 强度检测主要依据混凝土的相关标准。一般采用回弹法或者钻芯法。回弹法的检测结果需要根据构件的碳化深度等进行修正。例如,对于龄期超过一定时间(如90天)的预制构件,碳化深度对回弹值的影响较大。
- 不同类型和强度等级的预制构件有不同的强度检测标准,如预制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时,其抗压强度实测值应不低于设计强度等级的95%。
- 学习方法:
- 记忆相关的检测公式和标准数值,制作成小卡片随时复习。例如,回弹法中计算混凝土强度的公式,要理解每个参数的含义。
- 实验室如果有条件,可以参与简单的强度检测模拟实验,亲身体验检测过程。
三、节点灌浆施工
1. 饱满度检查
- 知识点内容:
- 节点灌浆的饱满度直接关系到装配式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饱满度一般通过无损检测方法如超声波检测来确定。规定节点灌浆的饱满度应达到一定比例,如90%以上。
- 在检测过程中,要注意检测点的布置,应均匀分布在节点周围,例如在一个较大的预制构件节点周围,每间隔一定距离(如30厘米)设置一个检测点。
- 学习方法:
- 学习超声波检测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可以通过观看仪器操作手册的视频教程来掌握。
- 绘制节点灌浆的结构示意图,在图上标注出检测点的位置和饱满度要求的范围,便于记忆。
四、制定操作流程表
1. 整体规划
- 首先要明确各个环节的先后顺序,比如预制构件进场验收要在节点灌浆施工之前完成。
- 在流程表中要列出每个环节的主要工作内容、负责人员、检查标准等。例如,在预制构件进场验收的外观检查环节,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对构件各个面的查看,负责人员为质量检验员,检查标准为外观无明显缺陷且尺寸偏差在规定范围内。
2. 细节补充
- 对于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及处理方法也要在流程表中体现。如在强度检测中发现预制构件强度不达标,应如何标记、隔离以及后续的处理措施等。
五、总结
通过对装配式建筑质量控制要点中预制构件进场验收和节点灌浆施工相关知识的学习,并制定操作流程表,能够更好地应对监理工程师考试中的相关题目。同时,也有助于在实际工程中作为监理人员对装配式建筑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