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力资源管理师的备考过程中,跨模块综合的数据化决策相关内容是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人力资源关键指标(HRKPI)的分析模型,像“人均劳效”“人才离职成本”等方面。
一、人力资源关键指标(HRKPI)概述
HRKPI是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果进行量化衡量的重要工具。它涵盖多个方面,能够全面反映人力资源部门在企业中的贡献以及企业的运营状态。
二、人均劳效指标
- 知识点内容
- 人均劳效的计算公式为:人均劳效 = 总产值/员工总数。例如,一个企业在一个月内总产值为1000万元,员工总数为500人,那么人均劳效就是1000÷500 = 2万元/人。
- 它反映了每个员工为企业创造的平均价值。高的人均劳效意味着企业的人力资源利用效率高,员工的生产能力强。
- 学习方法
- 理解概念时,要与实际企业的生产运营场景相结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来加深认识,比如对比不同行业或者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人均劳效情况。
- 在记忆计算公式时,多做几道简单的练习题,并且要能够熟练地将实际数据代入公式进行计算。
三、人才离职成本指标
- 知识点内容
- 人才离职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有招聘新员工的费用,如招聘网站会员费、猎头费用等;间接成本包括离职员工的工作交接成本、对其他员工士气的影响等。例如,招聘一个新员工花费了5000元的招聘费用,离职员工交接工作导致其他员工加班产生的加班费为2000元,那么这部分直接离职成本就是7000元,而间接成本可能难以精确量化,但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企业。
- 学习方法
- 对于直接成本部分,要详细了解各项可能的费用来源,并且能够准确分类。对于间接成本,要通过阅读大量的企业实际案例来培养感性的认识。
- 尝试构建自己的离职成本分析框架,将不同的成本因素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便于记忆和分析。
四、分析模型的应用
- 知识点内容
- 在企业决策中,这些HRKPI的分析模型可以帮助管理层做出合理的人力资源决策。例如,当人均劳效较低时,可以考虑优化工作流程、进行员工培训等措施;当人才离职成本过高时,要深入分析原因,可能是薪酬福利不合理或者工作环境不佳等。
- 学习方法
- 学习如何将不同的指标结合起来分析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可以通过模拟企业决策场景的方式进行练习,给出一组HRKPI数据,然后要求自己根据这些数据提出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建议。
总之,在备考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时,对于数据化决策中的HRKPI相关内容,尤其是像“人均劳效”“人才离职成本”这样的指标及其分析模型,要深入学习概念、掌握计算方法、学会分析应用,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同时也为未来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