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工作的备考中,个案工作预估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其中“建立‘问题严重程度(高/中/低)×解决难度(大/中/小)’四象限,附优先级排序决策模型”这一知识点尤为关键。
一、问题严重程度的判断
(一)知识点内容
1. 高严重程度问题
- 涉及到服务对象的生命安全,如自杀倾向、遭受严重暴力威胁等情况。
- 对服务对象的基本生活功能造成极大破坏,例如长期失业且完全没有收入来源,无法满足温饱需求。
- 严重的心理障碍,像重度抑郁症且伴有自残行为等。
2. 中等严重程度问题
- 部分影响生活功能,比如偶尔的工作失误导致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但还能维持基本生活。
- 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困扰,如轻度焦虑影响到社交活动,但不至于完全无法正常生活。
3. 低严重程度问题
- 主要是生活中的小困扰,像与邻居发生小摩擦,或者在时间管理上有一些小的混乱。
(二)学习方法
1. 案例分析
- 多阅读实际的社会工作案例集,通过分析案例中的服务对象情况来确定问题的严重程度。例如,在一个家庭纠纷案例中,要仔细分析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紧张程度、是否涉及到财产分割、是否有家庭成员的身心受到伤害等因素来判断是高、中还是低严重程度的问题。
2. 对比学习
- 将相似的情况进行对比。比如同样是失业问题,一个是长期失业且无技能再就业的人员(高严重程度),一个是短期失业正在积极寻找新机会的人员(低或中等严重程度)。
二、解决难度的考量
(一)知识点内容
1. 大解决难度
- 当问题涉及到复杂的社会系统时,如社会歧视导致的职业发展受限,改变整个社会的观念很难。
- 缺乏必要的资源来解决,例如贫困地区缺乏教育资源来帮助孩子获得良好教育。
- 服务对象自身存在严重的抵触情绪,不配合解决问题,如一些吸毒成瘾者拒绝接受戒毒治疗。
2. 中等解决难度
- 需要一定的协调工作,如社区内不同居民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需要协调各方利益关系。
- 部分资源可获取但存在一定限制,像一些贫困家庭申请医疗救助,虽然有政策但手续繁琐。
3. 小解决难度
- 问题比较单一且有现成的解决方案,如帮助孤寡老人联系社区的志愿者定期陪伴。
(二)学习方法
1. 实地调研
- 如果有条件,可以到社区或者相关机构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在实际工作中哪些问题解决起来困难,哪些相对容易。例如,在调研社区养老问题时,发现资金不足和政策执行不到位是大解决难度的因素。
2. 经验总结
- 总结以往社会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比如某个社区开展的垃圾分类项目,如果因为居民意识不强而难以推行,这就是解决难度较大的体现。
三、四象限的构建与优先级排序决策模型
(一)知识点内容
1. 四象限
- 将问题严重程度和解决难度分别作为两个坐标轴,形成四个象限。第一象限是高严重程度且解决难度大的问题,如重病且无钱医治的患者救助;第二象限是高严重程度但解决难度中等的问题,如青少年辍学在家但家庭愿意配合解决的情况;第三象限是中等严重程度且解决难度中等的问题,如社区居民的环境卫生改善问题;第四象限是低严重程度且解决难度小的问题,如居民之间简单的口角纠纷。
2. 优先级排序决策模型
- 一般来说,第一象限的问题应优先处理,因为它们对服务对象和社会的影响最大。然后是第二象限的问题,在资源允许的情况下尽快解决。第三象限的问题可以根据资源的分配情况进行适当安排。第四象限的问题可以在其他问题处理的间隙或者通过简单的调解方式解决。
(二)学习方法
1. 绘制图表
- 自己动手绘制问题严重程度和解决难度的四象限图,将不同的案例或者假设的问题填入相应的象限,加深理解。
2. 模拟决策
- 设定一些虚拟的社会工作场景,按照优先级排序决策模型进行模拟处理,然后与标准答案或者专业指导进行对比分析。
总之,在备考社会工作的个案工作预估部分时,要深入理解问题分类矩阵和优先级排序决策模型的各个要素,通过多种学习方法掌握这一重要知识点,以便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准确地评估和处理各种问题。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