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动合同解除情形概述
1. 协商解除(双方同意)
- 知识点内容:协商解除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完全自愿的情况下,经过平等协商,达成一致意见,提前终止劳动合同。这种情况下,双方都要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 学习方法:可以通过实际案例来加深理解,比如在一些企业转型过程中,员工和企业协商解除合同以寻求新的发展方向。同时,要注意协商解除协议书的书写要点,如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解除合同的日期等。
2. 单位解除
- 过失性解除
- 知识点内容:过失性解除是指劳动者存在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等严重过错行为时,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例如,员工多次旷工达到单位规定的上限,或者在工作中故意损害公司财产且情节严重等情况。
- 学习方法:要牢记哪些行为属于过失性解除的范畴,仔细研读相关的法律法规条文。并且关注单位规章制度在过失性解除中的作用,单位需要有合法有效的规章制度作为依据。
- 非过失性解除
- 知识点内容:当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或者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等情况时,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需要提前通知劳动者或者支付代通知金。
- 学习方法:对于医疗期满后的解除,要理解医疗期的计算方法以及相关的证明材料要求。对于不能胜任工作的解除,要明确单位对员工进行培训或者调整岗位的标准和流程。
3. 员工解除
- 预告解除
- 知识点内容: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或者在试用期内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这是为了保障劳动者的自主择业权。
- 学习方法:重点在于通知的形式和时间要求,要注意书面通知的证据保存,例如通过邮政特快专递等方式发送通知并有回执。
- 即时解除
- 知识点内容:当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等情形时,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要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 学习方法:要清楚列举出这些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例如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可能包括拖欠工资、克扣工资等情况。
二、经济补偿金计算方法
1. 知识点内容: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如果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2. 学习方法:通过做一些简单的计算练习来掌握,比如设定不同的工作年限和工资水平来计算经济补偿金。同时,要注意特殊情况,如高收入者的限制计算标准。
总之,在备考劳动合同解除情形和经济补偿金计算时,要全面理解各个知识点的内涵,通过案例分析、条文研读和练习等方式加深记忆,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准确作答。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