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考试中,跨章节综合题是考生面临的一大挑战。其中涉及到“外部性内部化 + 公共定价 + 财政补贴”的交叉命题更是需要我们深入理解和掌握。
外部性内部化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简单来说,当某个经济主体的活动对其他人或社会产生了影响,而这种影响没有通过市场价格机制反映出来时,就存在外部性。正外部性是某项活动给其他人带来了好处但未得到补偿,比如一个人种花让邻居欣赏到了美景;负外部性则是给他人造成损害但未进行赔偿,像工厂排放污染物破坏环境。对于外部性的解决,内部化是一种关键方式。这通常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如建立产权交易市场,让相关方进行协商交易;也可以依靠政府干预,比如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来促使企业将外部成本内部化。
公共定价则关系到政府对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产品或服务进行价格管制。例如供水、供电等行业,由于其建设和运营成本高、规模经济效应明显,往往由少数企业甚至一家企业提供服务。政府为了保障公众利益,会对这些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价格进行定价。定价时需要考虑成本、供求关系、社会公平等多方面因素。
财政补贴则是政府为了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而给予企业或个人的经济支持。在前面提到的治理光污染的例子中,政府为了推广节能灯具的使用,会对购买节能灯具的消费者或企业给予一定的补贴。
当这几个知识点交叉命题时,如“治理光污染(负外部性)→政府设定照明标准(公共定价)→节能灯具补贴效果评估”,我们需要从多政策工具协同的理论依据来解析。首先,治理光污染这一负外部性问题需要多种手段共同作用。设定照明标准是从公共管理的角度对产生光污染的行为进行约束,这是一种直接的行政手段。而财政补贴节能灯具则是通过经济激励的方式,引导消费者和企业选择更环保的产品,从而减少光污染。这两者协同的理论依据在于,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共同作用于解决光污染问题。一方面,照明标准的设定设定了一个行为的底线,保证了基本的治理效果;另一方面,财政补贴则进一步提高了社会采用环保措施的积极性,加速了治理进程。
在备考过程中,对于这样的跨章节综合题,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扎实掌握各个单独的知识点,深入理解其内涵、原理和应用场景。二是多做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通过实际做题来熟悉不同知识点的组合方式和解题思路。三是学会从实际案例出发进行分析,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总之,只有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并且能够灵活运用,才能在中级经济师的考试中应对自如。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