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级经济师的备考过程中,了解真题高频考点是提高备考效率和通过考试的关键。就像我们发现近五年中有不少“黄金考点”,如需求价格弹性计算(出现4次)、增值税销项税额计算(出现5次)、货币层次划分(出现3次)等,这些考点是我们复习的重点方向。
首先来看需求价格弹性计算。需求价格弹性反映的是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它的计算公式为: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 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例如,当一种商品价格上升10%,需求量下降20%时,根据公式计算弹性系数为 - 20%÷10% = - 2(负号表示需求量与价格反向变动关系)。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要多做一些实际的计算练习题。可以从简单的数值开始,逐渐过渡到复杂的题目情境。同时,理解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也非常重要,像商品的替代品数量、用途的多少、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程度等都会影响其弹性大小。
增值税销项税额计算也是一个重点。销项税额是指纳税人发生应税销售行为,按照销售额和适用税率计算并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额。其计算公式为:销项税额 = 销售额×适用税率。这里的销售额包括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但不包括收取的销项税额。在备考时,要牢记不同类型业务适用的税率,并且能够准确判断哪些属于应计入销售额的项目。例如,销售货物时收取的包装物押金,在一定期限内未退还的情况下要计入销售额计算销项税额。可以通过整理各类销售业务的案例来进行学习,加深对概念和计算的理解。
货币层次划分同样不容忽视。货币层次的划分是根据货币的流动性不同来进行的。在我国,M0是指流通中的现金;M1 = M0 + 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M2 = 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等。理解每个层次包含的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关键。可以通过绘制图表的方式来直观地记忆货币层次的构成,并且关注宏观经济政策对不同层次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总之,初级经济师考试中的这些真题高频考点是我们备考的重中之重。我们要深入理解每个考点的概念、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并且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考试中更加从容地应对这些考点,提高通过考试的概率。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