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考试中,宏观经济分析、财务报表分析和统计预测这几个科目的综合题是不少考生面临的一大挑战。在5月第3周进行“跨科目综合题限时挑战赛”,设定45分钟完成1道融合这几个模块的综合题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各知识点内容
1. 宏观经济分析
- 包括对国民收入核算、宏观经济均衡(如IS - LM模型)、经济增长理论等的理解。例如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支出法核算GDP,就是把一定时期内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各项支出加总起来。像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和净出口NX这几个部分。学习时要牢记公式,并且通过实际的经济数据进行核算练习。
- 宏观经济均衡方面,IS曲线表示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和国民收入的关系,LM曲线表示货币市场均衡时的关系。要理解影响这两条曲线移动的因素,如政府购买增加会使IS曲线右移等。
2. 财务报表分析
- 主要涉及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左边列示资产项目,右边列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利润表展示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重点关注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利润等指标的计算和分析。现金流量表则体现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情况,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要学会分析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比如偿债能力指标(流动比率 =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盈利能力指标(净资产收益率 = 净利润/平均净资产)等。
3. 统计预测
- 包含时间序列分析等内容。时间序列按照其构成要素可以分为趋势、季节性和周期性等成分。例如简单移动平均法,就是通过计算一定时期内数据的平均值来预测未来的值。还有指数平滑法,它给予近期数据更高的权重。要掌握这些方法的计算原理和应用场景。
二、解题能力提升
1. 多模块快速切换
- 在平时学习中就要将这三个科目的知识点分开进行深入学习。当遇到综合题时,要学会迅速识别题目中涉及的知识点所属模块。比如题目中提到企业的销售收入和成本以及国家货币政策对利润的影响,就需要快速在财务报表分析和宏观经济分析的知识体系中切换思维。
2. 协同解题能力
- 要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会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从而反映在财务报表上。在做综合题时,根据题目给定的条件,先从宏观经济层面分析整体形势,再深入到企业内部的财务报表情况,最后运用统计预测方法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判断。
总之,通过这样的限时挑战赛,考生能够更好地适应考试中的综合题型,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在中级经济师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