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级经济师的备考过程中,对于微观经济学中的成本相关概念的理解至关重要,其中边际成本曲线(MC)和平均成本曲线(AC)的关系常常容易混淆。
首先,我们明确正确的概念:边际成本曲线是从下方穿过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的。这一关系背后有着深刻的经济逻辑。从数学的角度来看,当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时(MC < AC),平均成本是递减的。这意味着新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成本低于之前的平均成本,从而拉低了整体的平均成本。例如,假设生产10个产品时平均成本为10元,当生产第11个产品时,边际成本为8元,那么此时新的平均成本就会低于10元。随着产量的不断增加,在这个阶段平均成本持续下降。
相反,当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时(MC > AC),平均成本是递增的。比如,已经生产了10个产品平均成本为10元,生产第11个产品时边际成本为12元,这就会使新的平均成本高于10元,随着产量进一步增加,在这个区间平均成本不断上升。
我们可以通过构建简单的成本数据表格来加深理解。比如设定初始产量为5个单位,平均成本为8元,总成本就是40元。当产量增加到6个单位时,如果边际成本为7元,那么新的总成本为40 + 7 = 47元,新的平均成本为47÷6≈7.83元,这就体现了MC < AC时AC递减。反之,如果产量增加到6个单位时边际成本为9元,新的总成本为49元,新的平均成本为49÷6≈8.17元,体现了MC > AC时AC递增。
在学习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我们要避免陷入错误的认知。有些考生可能会错误地认为边际成本曲线穿过平均成本曲线最高点,这种错误的图形认知偏差可能会导致在做题时选错答案。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复习过程中要多结合具体的数值例子进行分析,并且绘制准确的成本曲线图形,直观地观察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时,要加强对概念的理解,不仅仅记住正确的结论,还要明白背后的原理,这样才能在考试中灵活运用这个知识点。
总之,正确理解边际成本曲线和平均成本曲线的关系是中级经济师备考微观经济学部分的关键内容之一。考生们要通过多种方式深入学习这个知识点,为顺利通过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