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述
在中级经济师备考过程中,财政绩效评价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尤其是其中的“3E”原则以及DEA模型在特定领域如“教育支出绩效评估”中的应用。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顺利通过考试至关重要。
二、“3E”原则相关知识点
1. 经济性(投入经济性 - 单位成本)
- 含义:经济性主要关注投入资源是否得到了合理的利用,在单位成本方面,就是看在达成一定目标时花费的成本是否最低。例如在教育支出中,要考量每培养出一个合格学生的平均花费。这包括教学设施的建设与维护成本、教师薪酬、教材费用等多个方面的投入。
- 学习方法:
- 对于各种成本的构成要详细梳理,可以通过制作表格的方式,将教育支出的各项成本分类列出,这样能更清晰地看到成本的来源。
- 关注一些实际案例中的成本控制情况,分析哪些措施是有效的降低成本的方式,哪些是可能导致成本增加的不合理因素。
2. 效率性(过程效率性 - 产出/投入)
- 含义:效率性衡量的是投入产出比。在教育领域,就是用教育的产出(如毕业生的数量和质量、科研成果等)除以投入到教育中的资源(资金、人力等)。比如一个学校投入了一定的资金用于改善教学条件后,学生的成绩提升幅度、升学比例等方面的变化就可以作为效率性的体现。
- 学习方法:
- 建立简单的数学模型来理解产出和投入的关系。可以通过假设一些数据,然后计算不同情况下的效率值,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 对比不同学校或者不同时期的教育效率情况,分析其中差异产生的原因,是因为教学方法的改进、资源的重新分配还是其他因素。
3. 效果性(结果效果性 - 目标达成度)
- 含义:效果性关注的是最终目标的实现程度。在教育支出绩效评估方面,目标可能是提高全民素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等。要评估教育支出是否真正达到了这些宏观或微观的目标。
- 学习方法:
- 结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来理解教育的目标达成情况。例如,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增加,那么就可以考察教育支出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
- 查阅相关的教育政策文件和社会调查报告,从中获取关于教育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估依据。
三、DEA模型在“教育支出绩效评估”中的应用
1. 基本原理
- DEA(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是一种用于评价多投入多产出决策单元相对效率的有效方法。在教育支出绩效评估中,将各个学校或者教育机构看作决策单元。它不需要预先确定投入产出之间的函数关系,而是通过构建有效前沿面来比较各个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
- 例如,它可以把不同学校的教学人员数量、教学设备投入等作为投入指标,把学生的毕业率、优秀率、社会对毕业生的评价等作为产出指标,然后综合评估每个学校在这些投入下的产出效率。
2. 应用步骤
- 首先确定投入和产出指标体系。这需要综合考虑教育支出的各个方面以及教育的最终目标。如前面提到的,投入指标包括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投入,产出指标涵盖学生的学业成果和社会反馈等。
- 其次收集相关数据。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于DEA模型的应用至关重要。可以从教育部门的统计数据、学校自身的报表等渠道获取数据。
- 然后选择合适的DEA模型类型,如CCR模型(规模报酬不变)或者BCC模型(规模报酬可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效率评估。
- 最后对结果进行分析。对于相对有效的决策单元,可以总结其成功经验;对于相对无效的决策单元,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方向。
四、总结
在中级经济师备考强化阶段的5月,深入理解财政绩效评价中的“3E”原则并掌握DEA模型在“教育支出绩效评估”中的应用是非常关键的。通过对“3E”原则各部分的详细学习和DEA模型应用步骤的熟悉,能够更好地应对考试中的相关题目,并且也有助于在实际工作中对财政支出绩效进行科学的评估。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