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初级经济师的备考来说,理解经济利润和会计利润这两个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一、会计利润
1. 知识点内容
- 会计利润的计算公式为:会计利润 = 总收益 - 显性成本。显性成本是企业为生产经营商品和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各项实际支出,例如企业购买原材料的费用、支付给工人的工资、租赁厂房设备的租金等。这些成本都是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上有明确记录的。
2. 学习方法
- 首先要牢记会计利润的计算公式。可以通过做一些简单的练习题来加深理解,比如给出一个企业的总收益以及各项显性成本的数值,计算会计利润。
- 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企业运营情况。例如一家小型面包店,它购买面粉、糖、酵母等原料的费用,还有雇佣面包师傅的工资等都是显性成本,知道了面包店的销售额(总收益),就能计算出会计利润。
二、经济利润
1. 知识点内容
- 经济利润的计算公式为:经济利润 = 总收益 - 显性成本 - 隐性成本。隐性成本是指企业本身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比如企业主自己投入的资金如果不用于本企业经营,而是存入银行能获得的利息,这就是一种隐性成本;还有企业主自己的管理才能投入到企业中,如果他在其他地方工作能获得的报酬也是一种隐性成本。
2. 学习方法
- 理解隐性成本的概念是关键。可以通过列举不同企业的隐性成本实例来加深认识。例如一个家庭作坊式的服装厂,业主自己的房屋用于生产,房屋如果不出租而用于生产的这部分潜在租金收入就是隐性成本。
- 对比经济利润和会计利润的计算公式。制作表格,分别列出两者的计算要素,这样可以清晰地看到它们的区别。
三、对企业长期决策差异的影响
1. 知识点内容
- 在企业的长期决策中,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有着不同的作用。会计利润只考虑了显性成本,在短期决策中可能能够满足基本的财务分析需求。但是从长期来看,经济利润考虑了所有资源的成本,包括隐性成本。如果一个企业只关注会计利润而忽视隐性成本,可能会做出错误的长期决策。例如,一家企业虽然在扣除显性成本后还有会计利润,但如果考虑到企业主投入资金的的机会成本(隐性成本)后,经济利润可能是负数,这就意味着企业的经营活动可能并不是真正盈利的,需要重新考虑经营策略或者资源分配方式。
2. 学习方法
- 分析实际的企业案例。可以找一些因为忽视隐性成本而导致长期经营不善的企业案例,深入剖析其中经济利润和会计利润的作用。
- 自己假设一些企业经营的场景,分别计算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然后分析在不同利润情况下企业应该采取的长期决策。
总之,在初级经济师备考过程中,要深入理解经济利润和会计利润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它们对企业长期决策的影响,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准确作答相关题目,并且对经济领域的实际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