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级经济师的备考过程中,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两个重要的知识点,它们有着不同的特点和编制原则。
一、政府性基金预算
(一)概念及收入来源
政府性基金预算是指国家通过向社会征收以及出让土地、发行彩票等方式取得收入,并专项用于支持特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财政收支预算。其中,土地出让金是常见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例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政府通过对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获取土地出让金,这部分资金会被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体系。
(二)以收定支原则
这一原则意味着政府性基金预算的支出规模是根据收入情况来确定的。就像一个家庭的收支计划一样,先确定能挣多少钱,然后再根据收入安排各项支出。比如,在某一年预计土地出让金收入为一定金额后,才会规划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方面的支出。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基金的收支平衡,避免过度举债或出现资金缺口。
(三)学习方法
1. 深入理解概念:要从官方定义出发,多阅读相关的政策文件和教材解释,明确其内涵和外延。
2. 关注实例:像土地出让金这种典型的收入例子,要深入分析它是如何产生、管理和使用的,通过实际案例加深对以收定支原则的理解。
3. 对比记忆:与其他预算类型进行对比,找出政府性基金预算独特的收支模式和管理方式。
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一)概念及主要关注点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国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国有资本收益,并对所得收益进行分配而发生的各项收支预算。它的重点在于国有企业的利润等相关收益的上缴。例如,大型国有企业年度经营产生的利润,按照一定比例上缴国家财政,这部分资金就进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二)注重收益上缴原则
这一原则体现了国有资本的国家所有权性质。国有企业作为国家资产的运营主体,其经营成果的一部分需要回报给国家。通过这种收益上缴机制,国家可以将资金用于再投资、社会保障等其他公共事务。例如,国有垄断企业的高额利润上缴后,可以投入到偏远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或者扶持新兴产业的发展。
(三)学习方法
1. 把握核心关系:理解国有资本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明确收益上缴是基于这种关系的必然要求。
2. 数据分析:关注一些国有企业利润上缴的实际数据,了解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上缴比例和规模情况。
3. 宏观视野:从宏观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待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思考其对整个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
三、两者的预算编制原则对比
(一)收支导向差异
政府性基金预算侧重于特定项目的收支平衡,围绕土地出让等特定收入安排相应支出;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更关注国有资本的收益分配,以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国家战略目标为导向。
(二)资金用途区别
政府性基金预算资金多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领域;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除了部分用于补充社保基金等特定用途外,更多地会投向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等方面。
在备考初级经济师时,准确掌握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概念、编制原则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对于顺利通过考试至关重要。通过深入理解概念、分析实例、对比记忆等方法,能够更好地应对相关知识点的考查。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