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教师资格备考的教育知识与能力这一板块中,基础概念辨析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一、重点易混概念
1. 同化 - 顺应
- 同化是指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例如,儿童已经知道鸟是有羽毛、会飞的动物,当看到新的麻雀时,就把麻雀纳入到自己关于鸟的认知结构中,这就是同化。
- 顺应则是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个体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信息时,就需要调整或改变原有认知结构以适应新环境的过程。比如,当儿童看到鸵鸟这种不会飞的鸟时,他就需要改变原来“鸟都会飞”的认知结构,这就是顺应。
- 学习方法:制作表格对比两者。在表格中分别列出同化和顺应的定义、例子、对认知结构的影响等内容。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在练习中加深理解。
2. 学习迁移 - 知识迁移
-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可以是正迁移,如学会了骑自行车有助于学习骑摩托车;也可以是负迁移,比如习惯了右手写字,突然改为左手写字时会很不适应。
- 知识迁移更侧重于知识方面的转移和应用。例如,在数学中学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当遇到四边形时,可以利用这个知识将四边形分割成三角形来求内角和。
- 学习方法:收集生活中的各种迁移现象的实例,进行分析归类。对于知识迁移,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学习,在不同知识点之间建立联系。
3. 形成性评价 - 总结性评价
-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评价。例如,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
- 总结性评价是在教学结束后对教学效果进行的评价。像期末考试就是一种总结性评价,它主要用于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教学成果。
- 学习方法:结合教学实例进行记忆。自己模拟设计一些教学场景,然后分别阐述在这些场景中如何运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二、备考建议
1. 构建知识框架
- 将这些易混概念纳入到整个教育知识与能力的知识框架中。明确它们在整个体系中的位置,这样有助于从宏观上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2. 多样化学习
- 除了看书和做笔记之外,可以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参加线上或线下的讨论小组等方式来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不同的学习方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帮助我们理解概念。
3. 反复复习
- 定期复习这些易混概念,避免遗忘。可以采用间隔复习的方法,比如第一天学习了概念,第三天、第七天、第十五天分别进行复习,这样能强化记忆效果。
总之,在初中教师资格备考的教育知识与能力部分,对于基础概念辨析要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有效的学习方法掌握这些概念,为顺利通过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