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教师资格证备考的冲刺阶段(仅剩20天),主观题答题思路卡顿是很多考生面临的问题。不过别担心,我们有有效的应对方法。
首先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答题思路卡顿的情况。一方面,可能是对知识点不够熟悉,在紧张的考试氛围下无法迅速调用;另一方面,缺乏答题的技巧和经验,不知道如何组织答案。
那我们来看“回归题干找关键词 - 调用知识框架 - 结合案例展开”这个应急答题步骤。
一、回归题干找关键词
1. 知识点内容
- 题干中的关键词就像是解题的钥匙。比如在教育知识与能力的简答题中,如果题干提到“启发性教学原则”,那么这个“启发性教学原则”就是关键内容。
- 在综合素质的材料分析题里,像“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等教育理念相关的表述往往是重点。
2. 学习方法
- 平时练习时要养成圈画关键词的习惯。可以拿几套历年真题进行专项练习,在规定的短时间内快速找出关键词。同时,要注意一些隐藏的关键词,比如表示程度的词(“主要”“根本”等),这些词会影响答案的重点。
二、调用知识框架
1. 知识点内容
- 对于各个学科知识,我们都要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以历史学科为例,中国古代史可以按照朝代顺序构建框架,每个朝代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这样在答题时就能迅速定位到相关知识点。
- 在教育心理学中,学习理论部分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等不同的理论体系,要清楚每个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和应用等内容。
2. 学习方法
- 制作思维导图是构建知识框架的好方法。可以通过软件(如XMind)或者手写的方式,将知识点层层梳理。复习的时候按照框架进行回顾,并且不断补充细节内容。同时,要多做一些框架填空的练习,强化对知识点的整体把握。
三、结合案例展开
1. 知识点内容
- 在回答主观题时,不能只回答理论知识,还需要结合具体的案例。例如在回答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时,可以结合自己实习或者观察到的课堂实例,如某位老师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等。
- 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分析某个法律事件时,要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类似案例来阐述法律的意义和作用。
2. 学习方法
- 平时要多积累案例素材。可以阅读教育类的书籍和杂志,关注教育新闻,将有价值的案例整理出来。在答题练习时,刻意去运用这些案例,并且不断优化案例与理论的结合方式。
总之,在最后的20天冲刺阶段,考生们要熟练掌握这个应对主观题答题思路卡顿的方法,多进行模拟考试练习,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相信大家在初中教师资格证考试中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