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化学教师资格备考中,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是一个重要的板块。
一、原子结构相关知识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氢原子除外,其原子核只有一个质子),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核外电子在原子核外分层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例如,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可以通过画图的方式,直观地描绘原子的结构模型,加深理解。
二、分子结构要点
分子结构包括共价键、离子键等化学键类型。共价键又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像H₂O分子中,氢氧原子之间形成极性共价键,因为氧原子的电负性比氢原子大。离子键是由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形成的,例如NaCl。对于分子结构的掌握,要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通过分析具体的分子结构来判断化学键类型。
三、晶体结构知识
常见的晶体有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和金属晶体。离子晶体具有较高的熔点和硬度,如NaCl晶体;分子晶体熔点低、硬度小,像冰;原子晶体硬度大、熔点高,例如金刚石;金属晶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了解晶体的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需要记忆不同晶体类型的典型代表物质及其特性。
四、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元素周期律包括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例如,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可以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预测其性质。在备考时,要牢记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并通过做大量的推断题来提高运用能力。
五、常见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特点总结
比如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分子晶体,一个水分子中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其特殊的V形结构导致水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再如二氧化碳,是直线型分子,由碳氧双键构成,属于分子晶体。
总之,在备考物质的组成与结构这部分内容时,要理解概念,多画图、多记忆、多做练习题,这样才能全面掌握相关知识,顺利通过教师资格考试。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