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教师资格考试的备考冲刺阶段,教育知识与能力这一科目中的易混概念是考生们容易出错的地方,需要我们重点关注。
一、“教育目的 - 培养目标”的本质区别
1. 知识点内容
- 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例如,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目的涵盖了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各个阶段的全体学生。
- 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各级各类学校或专业的具体培养要求。它更具有针对性,是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不同学校类型、不同专业的具体化。比如,普通中学的培养目标可能是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同时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劳动者。
2. 学习方法
- 理解记忆:深入理解两者定义中的关键词,如“总的要求”“具体培养要求”等。可以通过制作概念卡片,一面写概念名称,一面写定义和解释,随时复习。
- 对比分析:将两者的定义、适用范围、层次等进行对比,制作表格,清晰地呈现它们的区别。
二、“课程计划 - 课程标准”的本质区别
1. 知识点内容
- 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等。例如,初中阶段的课程计划会确定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教学周数、每学期的课时量等。
-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例如,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会详细说明函数、几何等知识板块的教学要求。
2. 学习方法
- 案例分析:找一些具体的学校课程安排实例或者学科教学大纲实例,分析其中体现的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的不同之处。
- 多做练习:通过做相关的选择题、辨析题等练习题,加深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和区分能力。
在最后的20天冲刺阶段,考生们要对这些易混概念进行细致的整理和分析,通过有效的学习方法将它们牢记于心,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准确作答,顺利通过初中教师资格考试。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