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教师资格备考的基础阶段(第 1 - 4 周),职业理念这一板块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其中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教育有着诸多启示。
一、“生活即教育”的理解与启示
“生活即教育”强调生活本身就是教育的源泉。对于幼儿教育来说,幼儿的一日生活皆为学习的机会。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吃饭这个环节就可以成为很好的教育契机。幼儿可以学习如何正确使用餐具,了解食物的营养知识等。教师在设计教育活动时,可以围绕生活中的常见场景展开。像组织幼儿开展“我是小厨师”的活动,让幼儿参与到简单的食物制作过程中,这就是将生活与教育相结合。学习方法上,考生可以多观察幼儿在生活中的行为表现,思考如何从这些行为中挖掘教育点。同时,收集生活中的各种素材,如家庭生活照片、社区环境等,用于设计教育活动。
二、“社会即学校”的内涵与幼儿教育的联系
“社会即学校”意味着整个社会都是学习的场所。幼儿虽然年龄小,但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接触社会。例如,带幼儿参观超市,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可以认识不同的商品、价格标签,了解购物的流程等社会知识。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来践行这一理念。备考时,考生要理解社会资源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学习如何筛选适合幼儿的社会场景进行教育活动设计。并且要思考如何引导幼儿在社会环境中遵守基本的社会规则。
三、“教学做合一”的要点及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
“教学做合一”指出教与学都要与做相结合。在幼儿教育中,教师不能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要引导幼儿动手去做。比如在科学活动中,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幼儿植物是如何生长的,而是让幼儿亲自种植花草,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考生在学习这个知识点时,要掌握如何在活动中平衡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幼儿的自主操作。多研究一些成功的幼儿教育活动案例,分析其中教师是如何做到“教学做合一”的。
总之,在基础备考阶段,考生要深入理解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这三个核心要点,并且能够熟练运用到幼儿教育活动的设计中,这样才能在职业理念这一板块取得较好的备考效果。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