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初中教师资格备考的冲刺阶段(仅剩15天),掌握有效的答题技巧对于提高成绩至关重要。特别是教育法律法规部分的客观题,其内容繁多复杂,如何快速准确地作答是很多考生关心的问题。这时候关键词定位法就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技巧。
二、关键词定位法的原理
1. 常见关键词及其意义
- “应当”
- 含义:这是一种强制性的要求,表示必须按照规定的去做。例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规定“学校应当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这就表明学校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去保障学生课外活动时间的充足。
- 学习方法:考生要重点关注法律法规中涉及学校、教师、教育行政部门等相关主体的“应当”履行的义务。在做题时,如果选项中出现违背“应当”所规定的内容,那很可能是错误选项。
- “必须”
- 含义:比“应当”的强制性更强,是一种毫无例外的要求。比如“教师必须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这强调了教师遵守职业道德的绝对性。
- 学习方法:对于一些明确规定行为主体“必须”做某事的条款,要牢记于心。在客观题中,若选项表述与这种强制性规定相悖,可直接排除。
- “可以”
- 含义:表示一种许可性,有一定的选择性。例如“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课程安排”,这说明学校有自主决定的权力,但不是必须这么做。
- 学习方法:理解“可以”的灵活性,在做题时要注意区分哪些是必须做的,哪些是可以选择的。如果把“可以”做的事情当作必须做的来判断,就容易出错。
- “不得”
- 含义:明确表示禁止性的规定。像“教师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这是严格禁止教师进行的行为。
- 学习方法:牢记各种“不得”的规定,在选项中一旦发现有违反这些禁止性规定的表述,那就是错误选项。
三、运用关键词定位法解题的具体步骤
1. 阅读题目
- 先快速浏览题目内容,明确题目考查的是关于哪方面的教育法律法规知识,是学校管理方面、教师权益方面还是学生保护方面等。
2. 定位关键词
- 在阅读选项时,迅速寻找“应当”“必须”“可以”“不得”等关键词。例如,一道题目是“关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A为“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评价学生”,其中“可以”这个关键词就需要重点关注,再结合法律法规中教师评价学生应遵循的公平、公正原则来判断该选项的正误。
3. 对照知识点
- 将包含关键词的选项与所学的教育法律法规条款进行对照。如果在记忆中能够确定该选项符合或不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就可以做出判断;如果不太确定,可以进一步回忆相关条款的具体内容或者查阅资料。
四、练习与巩固
1. 大量刷题
- 在冲刺阶段,要通过做大量的教育法律法规客观题来熟练掌握关键词定位法。可以选择历年真题或者高质量的模拟题进行练习。
2. 错题分析
- 对于做错的题目,要认真分析原因。是因为没有识别出关键词,还是对相关法律法规条款理解错误。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改进,不断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五、总结
在初中教师资格备考的最后15天里,熟练运用关键词定位法解答教育法律法规客观题能够提高答题效率和准确率。考生要牢记常见关键词的意义,掌握解题步骤,并且通过大量的练习不断巩固这一技巧,从而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