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助理社会工作者的备考中,社区工作中的“资源 - 问题”匹配矩阵图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一、知识点内容
1. 基本概念
- 这个矩阵图主要是通过“资源丰富度”和“问题紧迫度”这两个维度来进行分析的。“资源丰富度”指的是社区内可用于解决问题的各类资源的充足程度,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例如,社区内有众多的志愿者组织(人力),或者有较多的闲置资金可用于社区建设(财力)等情况就属于资源丰富度较高的表现。“问题紧迫度”则是衡量社区内面临的各种问题急需解决的程度的指标。像社区内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如老旧电线随时可能引发火灾等情况,这就属于问题紧迫度很高的情况。
2. 矩阵图的构成与解读
- 在矩阵图中,通常会形成四个象限。第一象限是资源丰富且问题紧迫的区域,在这个区域中的问题应该优先处理,并且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资源进行解决。比如社区内某老旧小区的道路破损严重影响居民出行(问题紧迫),同时社区又有足够的维修基金和工程队(资源丰富),就可以马上着手修复道路。第二象限是资源匮乏但问题紧迫的区域,对于这类问题需要积极寻求外部援助或者整合社区内部潜在资源来应对。例如社区突发传染病疫情(问题紧迫),但缺乏防疫物资(资源匮乏),就需要向社会各界求助或者挖掘社区居民家中的可用物资。第三象限是资源匮乏且问题不紧迫的区域,这类问题可以暂时搁置或者逐步规划解决。比如社区内有几处小面积的绿地杂草丛生(问题不紧迫),但缺乏足够的园艺工具和人力(资源匮乏),可以在日后条件允许时再进行整治。第四象限是资源丰富但问题不紧迫的区域,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进行预防性的工作或者提升社区的潜在发展能力。例如社区有较多的文化活动资金(资源丰富),虽然目前没有明显的文化需求问题(问题不紧迫),但可以提前策划一些文化活动来丰富居民的生活。
二、学习方法
1. 理解记忆
- 要深入理解每个维度的含义以及四个象限的特点。可以通过自己绘制矩阵图的方式来加深印象,在绘制的过程中思考不同类型的问题和资源组合情况。例如,把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社区相关情况进行模拟分类,这样有助于更好地掌握概念。
2. 案例分析
- 多收集社区工作的实际案例。可以从新闻报道、社区工作实践经验分享等渠道获取案例。然后运用“资源 - 问题”匹配矩阵图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析,判断案例中的问题和资源属于哪个象限,应该如何处理。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能够提高在实际考试中运用这个知识点的能力。
3. 对比学习
- 将这个知识点与其他社区工作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对比。比如与社区需求评估方法进行对比,明确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样可以加深对整个社区工作知识体系的理解,避免混淆不同的概念和方法。
总之,“资源 - 问题”匹配矩阵图是社区工作中非常实用的一个工具,在备考过程中要全面掌握其知识点内容并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准确作答相关题目。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