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教师资格备考的强化阶段,对于学科跨学科融合教学策略这一内容需要深入理解和掌握。其中初中语文与历史学科以“家国情怀”为主题进行整合教学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点。
一、知识点内容
- 关于“家国情怀”在语文和历史学科中的体现
-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学作品蕴含着浓厚的家国情怀。例如杜甫的诗歌《春望》,诗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描绘了国家沦陷后的破败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通过分析这样的诗歌,学生能够感受到古代文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家国情怀。
- 在历史学科方面,中国近现代史充满了无数体现家国情怀的事件和人物。比如抗日战争时期,无数中华儿女为了保卫祖国,抛头颅、洒热血。从东北抗日联军的英勇抗争到狼牙山五壮士的壮烈牺牲,这些都是家国情怀在历史中的生动诠释。
- 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方式
- 设计“文本阅读+历史背景分析+主题写作”的跨学科课例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 文本阅读是基础。教师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包含家国情怀元素的文学作品让学生阅读,引导学生体会作品中的情感。例如在阅读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其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时,让学生感受林则徐为国家利益不顾个人安危的高尚情怀。
- 历史背景分析是关键。当学生读完相关文本后,教师引入相应的历史背景知识。如对于上述林则徐的诗,教师可以讲述当时中国面临列强侵略,鸦片毒害民众的社会背景,让学生明白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意义以及他承受的压力,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诗中的家国情怀。
- 主题写作是提升。让学生根据所学的文学作品和历史背景知识,进行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写作。可以是记叙文,讲述自己身边的家国情怀故事;也可以是议论文,阐述自己对家国情怀的理解和当代青少年如何传承家国情怀。
二、学习方法
- 理论学习
- 深入研读初中语文和历史的课程标准,明确其中关于家国情怀教育以及跨学科融合的要求。例如课程标准中对语文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设定,以及历史学科中关于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等方面的要求。
- 收集相关的教学理论资料,如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理解这些理论如何支持跨学科融合教学。
- 案例分析
- 查找大量的已有的初中语文与历史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成功案例。可以通过教育类书籍、学术期刊网站或者教育部门官方网站进行搜索。仔细分析这些案例中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教学评价的实施。
- 实践模拟
- 自己动手设计一些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跨学科教学片段。然后进行模拟授课,邀请同学或者老师作为听课者,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
总之,在强化阶段掌握初中语文与历史学科“家国情怀”主题的跨学科融合教学策略,对于提高教师资格考试成绩以及未来的教学工作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