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执业药师备考的强化阶段(4 - 5个月),药事管理与法规中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系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一、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填报流程
1. 发现不良反应后的初步处理
- 当药品经营企业或者医疗机构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时,首先要做的是立即通过电话或者传真等方式报告所在地的县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在实际操作中,及时的初步报告能够为后续的调查和处理争取时间。
- 学习方法:可以通过制作流程图的方式来加深记忆。比如先画一个发现不良反应的环节,然后从这个环节引出向哪些部门报告的分支,每个分支标注清楚报告的方式和对象。
2. 详细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 在初步报告之后,需要对不良反应事件进行详细的调查。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过敏史等)、药品的基本情况(名称、剂型、规格、生产厂家等)、用药情况(用法、用量、用药起止时间等)以及不良反应的表现、发生过程、处理措施等。
- 学习建议:结合实际案例来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从一些公开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找案例,对照着去理解每个信息点的重要性。
3. 正式填报
- 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一般为发现或者获知之日起15日内),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如果是新的或者严重的不良反应,还需要在5日内报告。
- 记忆技巧:可以把15日和5日这两个时间节点写在小卡片上,随时拿出来复习,并且和具体的填报要求联系起来记忆。
二、严重不良反应界定标准
1. 导致死亡
- 这是比较明确的严重不良反应类型。只要药品使用后导致患者死亡,就属于严重不良反应。
- 学习时可以多关注一些因药品质量问题或者不合理用药导致死亡的案例新闻,加深对这个标准的认识。
2. 危及生命
- 患者使用药品后,出现可能会危及生命的症状或者体征,例如严重的心律失常、呼吸衰竭等情况。
- 对于危及生命的各种症状和体征,要通过学习生理学和病理学的知识来理解,这样在判断时就能更准确。
3. 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
- 这类不良反应影响的是患者的遗传物质或者生殖功能。在学习过程中,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致癌药物、致畸药物的类型以及它们的作用机制。
4. 导致显著的或者永久的人体伤残或者器官功能的损伤
- 比如药品导致患者肢体残疾、视力丧失或者肾脏功能永久性损害等情况。
- 可以通过医学模型或者图片来直观地理解人体伤残和器官功能损伤的表现。
总之,在药事管理与法规的备考过程中,要深入理解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系统的填报流程和严重不良反应界定标准。多做练习题,尤其是案例分析题,这样能够更好地掌握这部分知识内容。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