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分数概念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而儿童思维发展特点对于教学对策的选择有着关键的影响。小学生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在教授分数概念时,我们需要巧妙地运用教具,遵循其发展的阶段性,逐步引导学生理解。
一、儿童思维发展特点
小学生低年级阶段,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例如,在认识分数时,如果单纯地讲解分数的定义和计算规则,他们可能会感到困惑。而到了中高年级,抽象逻辑思维开始逐渐发展,但仍然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二、教学对策之教具使用的阶段性
1. 实物操作阶段
以分蛋糕为例,将一个蛋糕平均分成若干份,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其中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这种实物操作能够让学生亲身感受分数的产生过程,建立起分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通过这样的具体形象,学生的思维从抽象的数学概念回到了熟悉的场景中,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意义。
2. 线段图辅助阶段
在学生对实物操作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引入线段图。线段图可以将分数更加直观地表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之间的关系。例如,通过比较不同长度的线段所表示的分数,学生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分数的大小比较和加减法的运算过程。
3. 抽象符号运算阶段
当学生通过前两个阶段对分数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后,再引入抽象的分数符号进行运算。这时,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思维基础,能够更好地掌握分数的计算规则。
三、教具使用的递进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具的使用要具有递进性。从实物操作到线段图,再到抽象符号,每一个阶段都是为下一个阶段做铺垫。这样的递进教学能够让学生逐步适应思维的转变,提高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分数概念”的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合理运用教具,遵循其发展的阶段性和递进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分数的概念和运算,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以上的教学对策,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