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编辑人: 人逝花落空

calendar2025-07-20

message4

visits63

冲刺阶段药学专业知识一易混淆剂型对比

在执业药师考试的冲刺阶段,药学专业知识一中的剂型相关知识点是重点也是难点,特别是那些容易混淆的剂型,如口服溶液剂与口服混悬剂、软膏剂与乳膏剂。准确掌握它们的鉴别要点和质量检查重点,对于顺利通过考试至关重要。

一、口服溶液剂与口服混悬剂的鉴别要点

(一)定义与特点
1. 口服溶液剂
- 定义:口服溶液剂系指药物溶解于适宜溶剂中制成的供口服的液体制剂。
- 特点:
- 药物分散均匀,在胃肠道内吸收快,作用迅速。例如,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其中的锌离子均匀分散在溶液中,进入胃肠道后能很快被吸收利用。
- 服用方便,一般可以直接口服,不需要再进行额外的分散操作。
2. 口服混悬剂
- 定义:口服混悬剂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的液体制剂。
- 特点:
- 药物以微粒形式存在,对于一些难溶性药物,可以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比如布洛芬混悬液,将难溶性的布洛芬制成混悬剂后,增加了药物与胃肠道黏膜的接触面积。
- 属于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可能会出现沉降、分层等现象。

(二)鉴别要点
1. 外观
- 口服溶液剂一般为澄明液体,无可见异物。例如复方碘口服溶液,溶液清澈透明。
- 口服混悬剂放置后可能会出现沉降,轻轻摇晃后会重新分散成均匀的混悬液。
2. 粒度
- 口服溶液剂中药物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存在,不存在粒度问题。
- 口服混悬剂中的药物微粒有一定的粒度要求,一般要求粒径在1 - 10μm之间,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其性质。

二、软膏剂与乳膏剂的鉴别要点

(一)定义与基质特点
1. 软膏剂
- 定义:软膏剂是指药物与油脂性或水溶性基质混合制成的均匀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 基质特点:
- 油脂性基质如凡士林,具有保湿、滋润的作用,能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油膜,防止水分蒸发。
- 水溶性基质如甘油明胶,能吸收组织渗出液,可用于湿润、糜烂创面。
2. 乳膏剂
- 定义:乳膏剂是指药物溶解或分散于乳状液型基质中形成的均匀半固体制剂。
- 基质特点:
- 乳膏剂的基质是由油相、水相和乳化剂组成。例如羊毛脂、硬脂酸等为油相,甘油、水等为水相,十二烷基硫酸钠等为乳化剂。乳膏剂的外观类似乳汁,有一定的流动性。

(二)鉴别要点
1. 外观形态
- 软膏剂质地均匀、细腻,具有一定的黏稠性。
- 乳膏剂具有乳白色的外观,类似乳汁,容易区分。
2. 分散状态
- 软膏剂中药物均匀分散在基质中。
- 乳膏剂中药物分散在油相或水相中,形成稳定的乳状液。

三、质量检查重点

(一)口服溶液剂与口服混悬剂的质量检查
1. 口服溶液剂
- 装量检查:确保每瓶或每支的实际装量符合规定标准。
- 微生物限度检查:防止微生物污染,保证药品的安全性。
- 有关物质检查:检测可能存在的杂质。
2. 口服混悬剂
- 沉降体积比检查:反映混悬剂的稳定性,一般沉降体积比应不低于0.90。
- 再分散性检查:轻轻摇晃后应能迅速重新分散均匀。
- 粒度检查:确保药物微粒的大小在规定范围内。

(二)软膏剂与乳膏剂的质量检查
1. 软膏剂
- 均匀性检查:观察软膏是否质地均匀,有无颗粒状物质。
- 稠度检查:符合一定的稠度标准,便于使用。
- 装量检查:保证每支软膏的实际装量准确。
2. 乳膏剂
- 稳定性检查:包括热稳定性、离心稳定性等,确保乳膏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破乳现象。
- 酸碱度检查:符合规定的pH值范围,以保证对皮肤的刺激性在可接受范围内。

在备考过程中,对于这些易混淆剂型的学习方法如下:
1. 对比记忆
- 制作表格,将口服溶液剂与口服混悬剂、软膏剂与乳膏剂在各个方面(如定义、特点、鉴别要点、质量检查等)进行对比,这样可以清晰地看到它们的异同点。
2. 实例辅助
-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药品,如常见的感冒药口服溶液、儿童用的布洛芬混悬液、皮肤用药的软膏和乳膏等,加深对这些剂型的理解。
3. 多做练习题
- 通过做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对易混淆知识点的辨析能力。

总之,在执业药师考试冲刺阶段,要重视这些易混淆剂型知识点的学习,准确掌握其鉴别要点和质量检查重点,为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

创作类型:
原创

本文链接:冲刺阶段药学专业知识一易混淆剂型对比

版权声明:本站点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分享文章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