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执业药师备考的药学专业知识二中,昼夜节律这一影响药物作用的生理因素是非常重要的考点,尤其是在冲刺阶段的6个月里,需要我们深入理解并掌握。
一、昼夜节律的基本概念
昼夜节律是生物体的一种内在的时间节律,它使得生物体的生理功能、生化代谢等在一天之内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例如,人体的体温、血压、激素分泌等都存在昼夜节律。这种节律是由生物体内的生物钟所调控的,并且可以与外界环境的昼夜交替相协调。
二、糖皮质激素与昼夜节律的关系
- 糖皮质激素的分泌特点
- 糖皮质激素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其分泌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早晨的分泌量最高,一般在清晨6 - 8点达到峰值,然后逐渐下降,夜晚的分泌量最低。
- 这种分泌节律与人体的活动规律相适应。早晨分泌高峰有助于人体应对即将开始的日间活动,如提高新陈代谢、增强应激能力等。
- 晨服糖皮质激素的药效意义
- 从药效角度来看,按照这种昼夜节律给药具有重要意义。如果糖皮质激素在早晨服用,模拟生理状态下人体自身的分泌高峰,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对下丘脑 - 垂体 - 肾上腺(HPA)轴的抑制作用。
- 若不按照这种规律给药,例如在夜间给予较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可能会打乱人体自身的昼夜节律,导致HPA轴功能紊乱,长期下来会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如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代谢紊乱等。
三、其他药物的昼夜节律影响及给药时间优化
- 平喘药
- 哮喘患者的发作也有昼夜节律性,一般夜间和清晨发作较为频繁。这是因为夜间人体的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气道反应性增强等因素所致。
- 对于这类药物,如氨茶碱等,在夜间适当增加给药剂量或者调整给药时间(如在睡前服用长效平喘药),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更好地控制哮喘症状。
- 抗高血压药
- 血压在一天中也存在波动,呈现双峰一谷的特点,即早晨6 - 10点和下午4 - 8点血压较高,中午12点 - 下午2点血压较低,夜间血压最低。
- 根据血压的昼夜节律,调整降压药的给药时间可以提高降压效果并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例如,对于长效降压药,可以在早晨起床时服用,以覆盖血压的高峰时段。
四、学习方法
- 记忆口诀
- 对于昼夜节律相关药物的给药时间,可以编口诀来帮助记忆。如“糖皮激素晨服药,哮喘夜间加剂量,降压早晨来把控”,这样可以加深对这些特殊给药时间的印象。
- 图表对比
- 制作表格将不同药物的正常生理节律、发病规律以及对应的给药时间进行对比。例如,将糖皮质激素的分泌曲线、哮喘患者的发作频率曲线和氨茶碱的给药时间进行整合在一张表格中,这样有助于直观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 案例分析
- 多做一些相关的案例分析题。比如给出一个患者的情况,如患有高血压且夜间血压控制不佳,让学生根据昼夜节律的知识来调整给药方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对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
总之,在药学专业知识二的备考中,昼夜节律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及给药时间优化这一知识点是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我们要通过深入理解昼夜节律的概念,掌握不同药物的相关特点,并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来确保对这个知识点的准确掌握,从而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