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距离2025年9月的中级会计职称考试越来越近,在最后的15天冲刺阶段,经济法中的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其中,高新技术企业与科技型中小企业优惠以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方面存在着一些容易被混淆和超范围享受的误区,考生需要特别关注并进行深入学习。
二、高新技术企业与科技型中小企业优惠的误区
(一)知识点内容
1.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
- 企业需要对其主要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例如,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获得对其主要产品(服务)在技术上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知识产权的所有权。
- 企业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这里的科技人员包括直接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人员,以及专门从事上述活动的管理和提供直接技术服务的人员。
- 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同期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含)的企业,比例不低于5%;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亿元(含)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亿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
2. 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标准
- 职工总数不超过500人、年销售收入不超过2亿元、资产总额不超过2亿元。
- 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属于国家规定的禁止、限制和淘汰类。
- 企业在填报上一年及当年内未发生重大安全、重大质量事故和严重环境违法、科研严重失信行为,且企业未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
- 企业综合评价得分达到60分以上(其中创新能力指标得分不低于20分、成长性指标得分不低于15分、专业化指标得分不低于10分等)。
(二)学习方法
1. 对比记忆
- 制作表格,将高新技术企业与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的各项标准进行对比,清晰地列出相同点和不同点。例如,在人员数量要求方面,科技型中小企业有职工总数不超过500人的限制,而高新技术企业没有此类明确的总体人数限制。
2. 案例分析
- 寻找实际的企业案例,看它们是如何满足或未满足认定标准的。通过具体案例来加深对认定标准的理解,避免死记硬背。
三、超范围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误区
(一)知识点内容
1. 研发费用的归集范围
- 人员人工费用,包括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工资薪金、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以及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但是,如果人员参与了非研发活动,其相关费用不能全额计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范围。
- 直接投入费用,如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等。但如果是用于生产而非研发目的的原材料等投入则不能加计扣除。
- 折旧费用与长期待摊费用,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可以加计扣除,但如果仪器设备同时用于生产和其他非研发活动,需要按照一定方法进行分摊。
2. 不适用加计扣除的行业
- 烟草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娱乐业等行业不适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
(二)学习方法
1. 细节梳理
- 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各项细则进行细致梳理,明确哪些费用可以计入,哪些不可以,以及如何计算。例如,对于人员人工费用中的外聘研发人员劳务费用,要清楚界定外聘人员的范围和工作内容与研发的关联性。
2. 政策解读
- 关注官方的政策解读文件,了解政策的出台背景和目的。这有助于从根本上理解为什么要设定这些范围限制,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四、政策适用的负面清单
(一)知识点内容
1. 内部管理方面的限制
- 如果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研发费用管理制度,无法准确归集和核算研发费用,就不能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2. 诚信方面的要求
- 企业在申请税收优惠过程中如果存在提供虚假资料等不诚信行为,不仅不能享受优惠,还会面临处罚。
(二)学习方法
1. 强化记忆
- 将负面清单中的要点进行强化记忆,因为这是明确不能触碰的红线。
2. 联系实际
- 思考在实际的企业运营中,如何避免出现这些负面情况,从管理的角度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五、总结
在最后的15天备考期间,考生要重点关注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适用中的这些误区。通过准确掌握高新技术企业与科技型中小企业优惠的认定标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范围以及政策适用的负面清单等内容,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行复习。这样在考试中遇到相关题目时,就能够准确作答,提高通过考试的概率。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