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教师资格面试试讲中,合适的教具能够为整个试讲增色不少。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谈谈语文生字卡片、数学几何模型、英语单词转盘这几种常见教具的制作与使用技巧。
一、语文生字卡片
- 制作方法
- 材料准备:可以选用硬卡纸或者厚一点的纸张。首先,根据要教授的生字,准备好相应的汉字模板。可以使用电脑打印出规范、清晰的汉字,字体大小适中以便于学生观看。
- 制作过程:将打印好的汉字剪下来,粘贴在硬卡纸上。如果想要更加生动一些,可以在字的旁边配上简单的图画,比如“日”字旁边画一个太阳,“月”字旁边画一个月亮。还可以用彩色笔对汉字进行装饰,例如把笔画涂成不同的颜色,增强视觉效果。
- 使用时机和互动效果提升策略
- 在新授环节,教师可以手持生字卡片,清晰地读出字音,然后向学生展示字形结构。例如,在教授“休”字时,一边指着单人旁和“木”,一边说:“一个人靠在大树下休息,这就是休字。”这样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字的含义。
- 在巩固环节,可以进行猜字游戏。把生字卡片背面朝上放在桌子上,让学生轮流翻开卡片猜字,并且组词或者造句。这样不仅能巩固学生对生字的掌握,还能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二、数学几何模型
- 制作方法
- 对于简单的几何模型,如正方体、长方体、三棱柱等,可以用硬纸板制作。先在硬纸板上画出各个面的形状和大小,然后沿着轮廓剪下来。再用胶水或者胶带将相应的边粘贴起来。如果是制作圆柱体,可以用两个圆形和一个长方形来组合,圆形可以用圆规画好后剪出,长方形的长要等于圆的周长。
- 也可以利用一些废旧物品制作几何模型,比如用薯片筒来做圆柱体,用魔方来做正方体等,这样既环保又能体现创意。
- 使用时机和互动效果提升策略
- 在新授环节,当讲解几何图形的特征时,教师可以直接拿出对应的几何模型展示给学生看。例如,在讲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且相等时,拿着正方体模型,让学生观察每个面的形状和大小。
- 在巩固环节,可以让学生分组用几何模型搭建不同的立体图形,然后互相描述自己搭建的图形的特征。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英语单词转盘
- 制作方法
- 材料:硬纸板、图钉或者大头针、剪刀、彩笔。
- 制作步骤:首先在硬纸板上画一个大圆,然后将圆平均分成若干个小扇形。在每个扇形上写上一个英语单词或者画上对应的图片。最后,在圆的中心用图钉或者大头针固定一根小棍,这样一个简单的单词转盘就制作完成了。如果要增加趣味性,可以用彩笔给转盘装饰一下。
- 使用时机和互动效果提升策略
- 在新授环节,教师转动转盘,指针指向哪个单词,就对这个单词进行教学。例如,指针指向“apple”,就可以说“Apple, this is an apple.”并且拿出苹果的实物或者图片进一步解释。
- 在巩固环节,让学生自己转动转盘,然后用所学的单词进行对话练习或者单词接龙游戏。
总之,在面试试讲中巧妙地运用这些教具,能够让试讲更加生动有趣,也能更好地展示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新思维。希望以上的制作与使用技巧能够帮助到各位备考的小伙伴们。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