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中级会计职称的经济法备考中,税收优惠政策是重要的考点。特别是2025年加计抵减政策的延续涉及到与存量留抵退税的衔接处理,并且纳税申报表的填报也需要准确掌握。这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实际税务操作,也是考试中的关键内容。
二、加计抵减政策延续相关知识点
- 政策内涵
- 加计抵减政策是为了减轻企业税负而设立的。对于符合条件的企业,在计算应纳税额时,允许按照一定比例额外抵减进项税额。例如,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按照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10%,生产、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按照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15%计算抵减应纳税额。
- 学习方法:要牢记不同行业的加计抵减比例,并且理解其目的是为了鼓励特定行业的发展,减轻企业运营成本。可以通过制作表格对比不同行业的政策差异来进行记忆。
- 存量留抵退税概念
- 存量留抵退税是指对企业的存量留抵税额予以退还。存量留抵税额是指与2019年3月31日相比新增加的期末留抵税额。这部分税额如果不能及时退还给企业,会占用企业的资金,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和发展。
- 学习方法:结合具体的数字例子来理解存量留抵税额的计算方式。比如某企业在2019年3月31日的期末留抵税额为100万元,现在的期末留抵税额为200万元,那么新增加的100万元(200 - 100)就是存量留抵税额的一部分。
三、两者的衔接处理
- 时间顺序与逻辑关系
- 在2025年加计抵减政策延续的情况下,要先确定企业的存量留抵退税是否已经办理。如果已经办理了存量留抵退税,那么在进行加计抵减计算时,需要注意进项税额的调整。因为退税部分原本是可以用于加计抵减的进项税额来源。
- 学习方法:画流程图来梳理时间顺序和逻辑关系。从企业产生留抵税额开始,到判断是否符合存量留抵退税条件,再到办理退税,最后到进行加计抵减计算,这样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个环节的联系。
- 具体计算调整
- 假设企业A在办理存量留抵退税后,剩余可抵扣进项税额为X元。如果按照15%的加计抵减比例,在正常情况下可加计抵减15%X元。但由于存量留抵退税部分已经退还,需要从X中减去退税对应的进项税额部分Y元,实际用于加计抵减计算的进项税额变为(X - Y)元,可加计抵减15%(X - Y)元。
- 学习方法:多做类似的计算练习题,掌握在不同情况下的计算调整方法。
四、纳税申报表填报示例
- 表头信息填写
- 在纳税申报表中,首先要准确填写企业的基本信息,如企业名称、纳税人识别号、所属行业等。这些信息是确定企业是否符合加计抵减政策和存量留抵退税政策的基础。
- 学习方法:仔细阅读纳税申报表的填写说明,按照要求逐一填写,并且注意信息的准确性。
- 相关栏位数据填写
- 对于加计抵减部分,在对应的栏位填写计算得出的加计抵减金额。如果是涉及到存量留抵退税后的调整情况,要在附表或者备注中注明清楚。例如,在“应纳税额减征额”等相关栏位准确填写数据,并且在旁边或者单独的说明区域解释数据来源和计算过程。
- 学习方法:参考官方的纳税申报表填报模板和案例,进行模拟填报练习。
五、总结
2025年加计抵减政策延续下的存量留抵退税与加计抵减的衔接处理是中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备考中的重点内容。考生需要深入理解相关政策的内涵、掌握两者的衔接处理逻辑以及熟练进行纳税申报表的填报。通过不断的学习、练习和分析实际案例,能够更好地应对考试中的相关考点。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