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编辑人: 浅唱

calendar2025-07-20

message0

visits122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社工介入流程精讲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成为了社会工作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明确的介入流程和指导,帮助社工有效地应对未成年人网络使用中的问题。

一、风险筛查

风险筛查是社工介入的第一步,主要通过“网络使用问卷”来实施。网络使用问卷可以帮助社工了解未成年人的网络使用情况,包括上网时间、上网目的、使用的网站和应用等。通过问卷分析,社工可以识别出可能存在网络依赖或网络风险的未成年人。

学习方法:
- 熟悉问卷的各个问题及其背后的意义。
- 掌握问卷的评分标准和结果解读。
- 练习实际操作,确保能够准确、高效地完成问卷评估。

二、分级干预

根据风险筛查的结果,社工需要进行分级干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家长课堂和心理辅导两种形式。

  1. 家长课堂
    家长课堂旨在提升家长的网络素养和教育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引导和管理孩子的网络使用。
  • 学习内容:家长的角色和责任、如何与孩子沟通网络使用问题、如何设置合理的上网规则等。
  • 学习方法:参加专业培训、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章、参与家长互助小组等。
  1. 心理辅导
    对于存在较严重网络问题的未成年人,心理辅导是必要的干预手段。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帮助未成年人解决网络依赖等问题。
  • 学习内容:心理咨询技巧、网络依赖的心理机制、行为疗法等。
  • 学习方法:参加心理咨询培训课程、阅读心理学相关书籍、向资深心理咨询师请教等。

三、效果评估

效果评估是社工介入流程的最后一步,主要通过“网络依赖度量表”来进行。该量表可以帮助社工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了解未成年人的网络依赖程度是否有所改善。

学习方法:
- 熟悉量表的各个指标及其评分标准。
- 掌握量表的使用方法和数据解读。
- 练习实际操作,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附操作流程图及工具包

为了更好地实施上述流程,社工可以参考附带的操作流程图及工具包。操作流程图详细展示了从风险筛查到分级干预再到效果评估的每一步骤,帮助社工理清工作思路。工具包则提供了具体的问卷、量表及相关资料,便于社工在实际工作中使用。

总之,《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系统的介入流程和方法。通过风险筛查、分级干预和效果评估,社工可以有效应对未成年人网络使用中的问题,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希望每一位社工都能熟练掌握这一流程,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贡献力量。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

创作类型:
原创

本文链接:《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社工介入流程精讲

版权声明:本站点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分享文章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