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工作领域,特别是学校社工的工作中,“特殊学生转介单”的填写是一项重要且严谨的任务。
一、明确必填项
1. 转介原因
- 这是转介单的核心部分之一。例如,特殊学生可能存在身体上的疾病,像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作息;或者存在心理方面的问题,如严重的社交恐惧症导致无法融入班级集体活动等。在填写时,要详细、准确地描述这些原因,不能模糊概括。
- 学习方法:深入观察特殊学生的日常表现,与教师、家长进行充分沟通。比如和班主任交流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是否有突然晕厥(可能是身体疾病原因)或者极度抗拒参与小组讨论(可能是心理因素)等情况;与家长了解学生在家中的状态,是否有异常的睡眠习惯或者情绪波动等。
2. 现有服务
- 需要列出目前为学生提供的所有服务。比如学校已经安排了特殊教育课程,或者心理辅导老师定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等情况。
- 学习方法:查阅学校的教育服务记录,包括课程安排表、辅导老师的签到记录等。同时,与负责相关服务的老师进行核对,确保信息的完整性。
3. 期望目标
- 明确通过转介希望达到的目标。例如,对于身体疾病的学生,期望在专业医疗机构得到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方案,以便能够尽快恢复健康返回学校正常学习;对于心理问题的学生,希望在医疗机构的干预下改善心理状态,提高社交能力等。
- 学习方法: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育需求进行设定。可以参考类似案例的处理结果,也可以咨询专业的社工前辈或者教育专家的意见。
二、与医疗机构对接的标准化模板
1. 基本信息部分
- 要包含特殊学生的姓名、性别、年龄、所在学校、年级、班级等基本情况。这部分信息要与学校的学籍档案一致,确保医疗机构能够准确识别学生身份。
- 学习方法:直接从学校的学籍管理系统中获取准确信息,在填写时仔细核对,避免出现错误。
2. 转介内容部分
- 除了上述提到的必填项内容外,还需要提供一些辅助信息,如学生的家族病史(对于身体疾病排查可能有帮助)、过往的心理评估报告(如果有)等。
- 学习方法:与家长沟通获取家族病史相关信息,向学校的心理辅导部门索要心理评估报告等资料。
3. 对接流程部分
- 明确双方在转介过程中的责任和流程。例如,学校社工需要在何时将转介单提交给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在接到转介单后的多长时间内给予反馈等。
- 学习方法:与医疗机构的相关负责人进行协商确定流程,并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形成标准化的操作指南。
总之,在填写“特殊学生转介单”以及与医疗机构对接的过程中,学校社工需要严谨对待每一个环节,以确保特殊学生能够得到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