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述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劳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成为了教育热点话题。在小学教师资格备考中,理解劳动教育如何体现杜威实用主义的“从做中学”以及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的“体力与智力结合”非常重要,并且要掌握“热点→多理论支撑”的答题策略。
二、知识点内容及学习方法
(一)劳动教育与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中的“从做中学”
1. 知识点内容
- 杜威认为儿童应该从自身的活动中进行学习。“从做中学”强调儿童通过直接经验来获取知识。在劳动教育中,例如小学生参与校园种植劳动。他们亲自挖土、播种、浇水等,在这个过程中会了解到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如土壤的松软程度影响种子发芽、水分的适量供应等知识。这不是通过书本死记硬背得来的,而是实实在在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现的。
- 劳动还能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在劳动中遇到困难,如种植的花朵出现病虫害时,学生需要思考对策,查找资料或者请教老师,这一过程就是他们运用已有知识去解决新问题的过程,符合杜威的思想。
2. 学习方法
- 要深入研读杜威的教育著作,了解“从做中学”的内涵、意义和背景。例如阅读《民主主义与教育》,并做好笔记。
- 结合实际劳动教育的案例进行分析。可以找一些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成功案例,分析其中是如何体现“从做中学”的。
(二)劳动教育与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的“体力与智力结合”
1. 知识点内容
- 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应该是体力和智力的充分发展。在劳动教育中,体力方面体现在学生参与诸如手工制作、校园清洁等劳动时身体的动作协调性、力量的运用等方面。智力方面则体现在劳动过程中对工具的使用创新、对劳动成果的规划等。比如学生在制作手工陶器时,需要用手准确地塑造形状(体力),同时要考虑陶器的造型设计、装饰图案等(智力)。
- 劳动教育还能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这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一部分。在集体劳动中,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团队精神。
2. 学习方法
- 学习马克思的相关著作,准确把握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核心要点。可以通过参加线上或线下的理论学习课程来加深理解。
- 对不同类型的劳动教育场景进行分类总结,分析其中体力和智力结合的具体表现形式。
三、“热点→多理论支撑”的答题策略
1. 首先要明确题目中的劳动教育相关热点话题,比如劳动教育的目标、实施途径等方面的问题。
2. 然后迅速在脑海中搜索相关的理论,如杜威的思想或者马克思的理论等。
3. 在答题时,先阐述热点话题本身,再分别从不同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例如在回答“如何理解小学劳动教育的内涵”时,可以先说明小学劳动教育包括校园劳动、家庭劳动等多种形式,然后从杜威的“从做中学”角度分析这种教育形式能让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从马克思的理论角度分析其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四、总结
劳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是一个综合性的教育热点话题,在小学教师资格备考中,我们要深刻理解其与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和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联系,并且熟练运用“热点→多理论支撑”的答题策略,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应对相关题目时游刃有余。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