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的工作中,评估适配效果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而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作为一种有效的评估工具,为我们提供了量化的评估手段。
一、FIM的基本内容
FIM包括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两个部分。运动功能涵盖了自理活动、括约肌控制、转移、行走等多个方面。例如,在自理活动中的进食项目,评估受助者能否独立完成从准备食物到将食物送入口中的一整套动作;括约肌控制则关注排尿、排便的控制能力等。认知功能包含理解、表达、记忆等方面,比如能否按照指示完成简单的任务,是否能准确表达自己的需求等。
二、FIM的使用方法
- 评估前准备
- 熟悉量表内容:评估者要深入了解FIM各个项目的定义和评分标准。比如对于行走项目,不同的辅助器具可能会对行走的距离、速度、稳定性等有不同的要求,评估者要清楚这些细节才能准确评分。
- 与受助者建立良好关系:残疾人可能会因为身体不便等原因存在心理压力,评估者要以友善、耐心的态度与他们沟通,让他们放松,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评估结果。
- 实际评估过程
- 观察与测试相结合:在评估自理活动时,不仅要观察受助者日常的行为表现,还可能需要进行一些简单的测试。例如在穿衣项目中,观察受助者能否独立穿上不同类型的衣物,对于有困难的地方进行适当的引导性测试,但要注意不要给予过多的帮助以免影响评分结果。
- 记录详细信息:对于每个项目的评估结果,要详细记录得分情况和相关的表现细节。比如在转移项目中,记录受助者从轮椅转移到床边所用的时间、是否有借助外力以及外力的大小等信息。
三、适配前后得分对比及干预方案调整逻辑
- 得分对比的意义
- 通过对比适配辅助器具前后的FIM得分,可以直观地看到辅助器具对残疾人功能独立性的影响。例如,一位下肢残疾者在适配助行器之前,行走项目的得分很低,可能只能依靠他人搀扶缓慢移动;而适配助行器后,行走速度加快、距离增加,在FIM量表中的得分相应提高。
- 干预方案调整逻辑
- 如果适配后某些项目的得分提升不明显甚至没有提升,就需要调整干预方案。比如,若视力残疾者适配了阅读辅助器具后,认知功能中的阅读理解项目得分没有提高,可能是辅助器具的类型不适合该受助者的视力状况或者使用方法不正确。此时就需要重新评估辅助器具的参数,或者对受助者进行更详细的使用培训。
- 根据得分的整体趋势调整干预的重点。如果多项运动功能得分都有所提高,但认知功能得分提升缓慢,那么在后续的干预方案中就可以适当增加对认知功能训练的内容,如记忆力训练、逻辑思维训练等。
总之,熟练掌握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的使用方法,并能依据适配前后的得分对比合理调整干预方案,对于提高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的效果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