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教师资格备考过程中,深入理解《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的学科核心素养内涵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今天我们就以地理学科中的地理实践力为例,来探讨一下相关的备考内容。
一、地理实践力的内涵
地理实践力主要是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它包括能够运用适当的工具和方法,进行地理观察、地理数据采集、地理调查等活动的能力,还包括在这些活动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意志品质。
二、培养路径
- 校园地理考察
- 这是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基础环节。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对校园的地形地貌进行考察。观察校园内不同区域的坡度、海拔高度差异(可以通过简单的测量工具如水准仪、经纬仪等进行辅助测量)。了解校园内的植被分布情况,分析其与光照、土壤等因素的关系。
- 学习方法:教师在备考过程中要明确校园地理考察的要点,如考察的目的、内容、步骤等。同时要知道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观察和记录,比如教会学生制作简单的考察表格,记录观察到的地理现象和相关数据。
- 数据分析
- 在校园地理考察中收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深入分析。比如对于校园内不同区域的土壤酸碱度数据,可以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找出其分布规律。分析校园内气温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数据时,可以运用图表绘制的方式(如折线图、柱状图等),直观地展示数据之间的关系。
- 学习方法:备考时需要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方法,如平均数、中位数的计算,以及不同类型图表的特点和适用场景。还要了解如何引导学生从数据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释问题的成因。
- 报告撰写
- 这一环节是对前面考察和分析的总结与升华。报告内容应包括考察的背景、目的、过程、数据分析结果以及结论等部分。例如,在关于校园植被分布的报告中,要阐述校园的自然环境条件(如气候、土壤)对植被类型和分布的影响。
- 学习方法:教师备考要明确报告撰写的规范和要求,如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逻辑结构要清晰。同时要知道如何指导学生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呈现。
三、评价指标
- 考察过程方面
- 考察方案的合理性,包括考察地点、内容、方法的选择是否得当。
- 对考察工具的使用熟练程度,例如能否正确操作测量仪器获取准确数据。
- 数据分析方面
- 数据处理的准确性,是否采用了正确的方法计算和分析数据。
- 从数据中挖掘有效信息的能力,能否发现数据背后隐藏的地理现象和规律。
- 报告撰写方面
- 内容的完整性,是否涵盖了考察的各个环节和关键要素。
- 逻辑的严密性,各部分内容之间是否过渡自然,结论是否合理。
总之,在高中教师资格备考中,对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地理实践力的理解和把握,需要从内涵到培养路径再到评价指标进行全方位的学习和研究,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考试,并且在实际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