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主题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教学方式。“本地气候特征与农业生产”这一主题,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能让学生深刻理解地理知识与现实生产的紧密联系。
二、数据收集(气温降水记录)
- 知识点内容
- 气温数据收集:需要了解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的气温情况。例如,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和日出前后。在收集本地气温数据时,要明确测量地点的海拔高度、周围环境(如是否有建筑物遮挡等)对气温的影响。
- 降水数据收集:关注降水的总量、降水的时间分布(如集中在夏季还是全年较为均匀)、降水的强度(是细雨还是暴雨)等。同时,还要考虑降水的季节性变化规律,这与本地的季风气候、地形等因素密切相关。
- 学习方法
- 实地观测:可以利用学校的地理园或者附近的公园等地设置简易的气象观测站。如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雨量筒收集降水。这种方法能让学生亲身体验数据收集的过程,但要注意观测的时间间隔保持一致。
- 查阅气象资料:到当地的气象部门查阅历史气象数据,这些数据更加准确和全面。学生要学会从气象部门提供的报表、数据库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
三、图表绘制(气候直方图)
- 知识点内容
- 气候直方图的构成:横坐标通常表示月份或者季节,纵坐标表示气温或者降水量。它能够直观地反映出本地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征。例如,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气温高且降水多,在直方图上表现为夏季对应的柱子较高且宽。
- 数据处理:在进行图表绘制之前,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计算每个月或者每个季节的平均气温、降水量等数据。
- 学习方法
- 学习绘图软件:如Excel是一款非常实用的工具。学生可以先将数据输入到表格中,然后利用Excel的图表功能生成气候直方图。同时,要学会调整图表的样式,如颜色、坐标轴标签等,使图表更加清晰美观。
- 手工绘图练习:虽然现在数字化工具很方便,但手工绘图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数据的理解。使用直尺和铅笔,按照比例绘制坐标轴,然后根据数据画出柱子。
四、建议提出(农业适应措施)
- 知识点内容
- 根据气候特征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如果本地夏季高温多雨,适合种植喜温喜湿的作物,如水稻;如果冬季寒冷干燥,可以种植耐寒的作物,如小麦等。
- 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对于降水季节变化大的地区,在降水少的季节需要修建水库等蓄水设施,在降水多的季节要做好排水措施,防止洪涝灾害。
- 学习方法
- 调研本地农业生产现状:通过走访当地的农民、农业合作社等,了解目前农业生产中面临的气候相关问题以及已经采取的适应措施。
- 参考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查阅资料或者通过网络搜索,了解在类似气候条件下其他地区是如何进行农业生产的,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
五、研究报告撰写指南
- 标题:标题要简洁明了,直接反映研究的主题,如《本地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适应策略研究》。
- 引言:阐述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说明为什么要进行本地气候与农业生产关系的研究。
- 研究方法:详细描述数据收集的方法(如实地观测的时间地点、查阅资料的范围等)、图表绘制的过程以及提出建议的依据。
- 结果与分析:呈现数据收集的结果(如气温降水数据统计表格、气候直方图),并根据这些结果分析本地的气候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结论与建议:总结研究的主要结论,提出针对本地农业生产适应气候变化的合理建议。
六、总结
通过开展“本地气候特征与农业生产”的研究性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深入掌握地理知识,还能提高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过程中,数据收集是基础,图表绘制是直观呈现结果的方式,建议提出是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而研究报告撰写则是对整个研究过程的全面总结。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