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编辑人: 浅唱

calendar2025-07-25

message2

visits47

强化阶段(第 3-4 个月):护理操作专题 - 急救护理技术第 89 讲:整合心肺复苏、气管插管、除颤等急救操作流程及配合要点

在执业护士的备考过程中,急救护理技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特别是在强化阶段的第 3-4 个月,考生需要对心肺复苏、气管插管、除颤等急救操作流程及配合要点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掌握。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急救操作的流程及配合要点,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心肺复苏(CPR)

心肺复苏是指在心脏骤停时,通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维持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的急救技术。其操作流程如下:

  1. 评估现场安全:确保施救者和患者的安全。
  2. 检查反应:轻拍患者肩膀并大声呼喊,检查是否有反应。
  3. 呼叫急救:如无反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请求帮助。
  4. 胸外按压:按压位置在胸骨中下1/3交界处,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钟,按压深度为5-6厘米。
  5. 人工呼吸:开放气道后,进行两次人工呼吸,每次吹气持续1秒,观察胸廓起伏。
  6. 循环操作:按压与呼吸的比例为30:2,持续进行直至专业急救人员到达或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气管插管

气管插管是指通过口腔或鼻腔将导管插入气管,建立人工气道的急救技术。其操作流程如下:

  1. 准备工具:准备好气管插管包、喉镜、面罩、氧气等。
  2. 评估患者:检查患者的口腔和气道情况,确保无异物阻塞。
  3. 麻醉和镇静:根据需要给予患者适当的麻醉和镇静药物。
  4. 插入喉镜:将喉镜放入口腔,暴露声门。
  5. 插入气管导管:在可视条件下,将气管导管插入气管,深度一般为20-23厘米。
  6. 固定导管:确认导管位置正确后,用胶带或专用固定器固定导管。
  7. 连接呼吸机:将导管与呼吸机连接,确保通气正常。

除颤

除颤是指通过电击使心脏恢复正常心律的急救技术。其操作流程如下:

  1. 评估患者:确认患者为心脏骤停且心电图显示为室颤或无脉性室速。
  2. 准备除颤器:选择合适能量的电极板,涂抹导电凝胶。
  3. 放置电极板:一个电极板放在胸骨右缘锁骨下方,另一个放在左乳头外侧腋中线处。
  4. 分析心律:按下分析按钮,等待除颤器分析心律。
  5. 施加电击:如除颤器提示需要电击,确保无人接触患者后按下放电按钮。
  6. 继续CPR:电击后立即恢复心肺复苏,直至患者恢复自主心律或专业急救人员到达。

配合要点

在进行上述急救操作时,团队成员之间的配合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关键的配合要点:

  1. 明确分工:每个团队成员应明确自己的职责,如按压、通气、记录时间等。
  2. 有效沟通:保持团队内部的有效沟通,及时传递患者情况和操作进展。
  3. 无缝衔接:在操作过程中,确保各个环节的无缝衔接,避免因操作不连贯而影响急救效果。
  4. 持续培训:定期进行团队培训和演练,提高团队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协作水平。

总结

在执业护士的备考过程中,掌握心肺复苏、气管插管、除颤等急救操作流程及配合要点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反复的实践,考生可以在考试中更好地应对这些急救操作题目,提高通过率。

希望本文能帮助考生在强化阶段的备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祝大家备考顺利,考试成功!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

创作类型:
原创

本文链接:强化阶段(第 3-4 个月):护理操作专题 - 急救护理技术第 89 讲:整合心肺复苏、气管插管、除颤等急救操作流程及配合要点

版权声明:本站点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分享文章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