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地理学科的备考中,综合题的解答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当遇到分析某区域干旱成因这类题目时,运用答题角度穷尽法能够有效地提高答题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一、气候(降水少)角度
1. 知识点内容
- 从大气环流方面来看,有些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空气下沉过程中增温,水汽不易凝结,降水稀少。例如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地区,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 从锋面活动来说,如果一个地区远离锋面活动频繁的地带,难以得到锋面降水。比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锋面活动少,降水少。
- 台风等特殊天气系统也会影响降水分布。一些干旱地区不受台风影响,无法获得台风带来的大量降水补充。
2. 学习方法
- 要牢记大气环流的典型模式,如三圈环流的形成,明确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可以通过绘制简单的示意图来加深记忆。
- 关注不同类型锋面(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的特点和移动路径,在地图上标注出它们经常出现的区域,对比干旱地区与锋面活动区域的位置关系。
- 对于台风等特殊天气系统,了解其形成条件(温暖的洋面、合适的地转偏向力等),以及它的移动规律和影响范围。
二、地形(背风坡)角度
1. 知识点内容
- 当山脉阻挡了湿润气流时,山脉的背风坡往往降水较少,形成雨影区。像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的东侧背风坡,来自海洋的湿润西风气流被山脉阻挡,使得该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 山脉的海拔高度也会影响降水。如果山脉海拔过高,水汽可能在爬坡过程中就已经凝结降落,到达另一侧时水汽含量极少。
2. 学习方法
- 学会识别地形剖面图,在图上准确判断山脉的位置、走向以及气流的运动方向。
- 多观察不同地区的地形与降水分布的关系实例,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对背风坡干旱成因的理解。可以收集一些典型区域的地图,如美国西部、中国青藏高原周边等地,进行对比分析。
三、人类活动(过度用水)角度
1. 知识点内容
- 农业方面,大规模的灌溉农业会导致水资源的大量消耗。例如中亚地区的棉花种植,由于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过度用水使得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河流干涸,土地盐碱化加重,进一步加剧了干旱程度。
- 工业发展迅速,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如果水资源管理不善,工业用水浪费严重,也会导致区域水资源短缺,促使干旱状况恶化。
- 生活用水的不合理利用,如一些干旱地区城市供水系统不完善,居民节水意识淡薄,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干旱的影响。
2. 学习方法
- 关注不同类型农业地域类型(如灌溉农业、旱作农业等)的特点和用水情况,了解农业用水的主要方式及其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 研究不同发展阶段工业的用水特征,结合具体的工业布局案例进行分析。例如,了解一些重工业基地的水资源供应和利用情况。
- 关注社会热点话题中的水资源问题,如城市缺水、农村饮水安全等,从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方面进行思考。
四、“自然+人文+区域特征”的三维思考框架
1. 自然特征
- 除了上述提到的气候和地形因素外,还包括土壤类型、植被覆盖等。例如,在干旱地区,土壤保水能力差,植被稀疏,这反过来又影响了区域的水分涵养能力,使得干旱状况进一步加剧。
2. 人文特征
- 人口密度、产业结构等也是重要因素。人口密集的地区,水资源的需求压力更大。如果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以高耗水的产业为主,那么干旱的风险就会更高。
3. 区域特征
- 区域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与水源地的距离远近、交通便利性等。比如一些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获取外部水源相对困难,在干旱时期更难以得到有效的缓解。
在备考过程中,我们要全面掌握这些知识点,多做练习题,通过练习不断总结答题经验,运用答题角度穷尽法,从多个角度准确分析某区域干旱成因这类综合题。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