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教师资格面试试讲中,情感共鸣点的挖掘至关重要。
一、什么是情感共鸣点
情感共鸣点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引起学生情感上的触动,使学生与教师所传授的内容产生强烈的情感联系的点。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当讲述一些感人的故事或者诗歌时,能让学生的情绪随着情节或诗句而起伏。
二、如何挖掘情感共鸣点
1. 深入研究教材内容
- 对于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要仔细研读。比如在教授描写自然风景的课文时,要能体会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像《桂林山水》,文中对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描绘,那清澈的江水、奇特的山峰,都是情感的载体。我们要挖掘出这种热爱自然、向往美好的情感。
- 关注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如果是人物传记类的课文,人物的品质就是情感共鸣的关键。如《司马光》,司马光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值得我们引导学生去感受。
2.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 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但是我们可以将教学内容与他们的生活建立联系。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当教加减法时,可以联系学生日常购物的场景,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共鸣。
- 在品德与社会课上,讲述尊老爱幼的品德时,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家中照顾长辈或者与小伙伴友好相处的经历。
三、在试讲中运用情感共鸣点
1. 导入环节
- 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引发情感共鸣。如在音乐试讲中,要教授一首关于母爱的歌曲,可以先播放一段轻柔的钢琴曲,同时展示一些母亲与孩子温馨的照片,让学生瞬间进入到充满爱的氛围中。
2. 教学过程
- 利用多媒体资源增强情感感染力。在美术课上介绍中国传统绘画时,播放一些古代画家创作过程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 运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在讲述历史故事时,绘声绘色地描述事件的经过。比如讲《狼牙山五壮士》,详细描述他们英勇跳崖的场景,“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望着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毫无惧色,他们毅然决然地把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纵身跳下深谷。”这样的描述能够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感受到英雄们的伟大。
3. 总结环节
- 再次强调情感共鸣点。在科学课讲完环保知识后,在总结时强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让学生带着这种责任感结束课程。
总之,在小学教师资格面试试讲中,有效地挖掘和运用情感共鸣点,能够让我们的试讲更加生动、感人,更能打动考官和学生的心。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