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执业护士的备考中,社区护理实务里的儿童预防接种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一、疫苗接种禁忌症判断
1. 一般禁忌症
- 患有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比如孩子感冒发烧体温达到38.5℃以上时,是不适合接种疫苗的。这是因为此时孩子的身体处于应激状态,接种疫苗可能会加重身体的负担,也可能影响疫苗的效果。
- 对疫苗成分过敏者。这需要详细询问孩子是否有过敏史,像有的疫苗含有鸡蛋蛋白成分,如果孩子对鸡蛋过敏,就可能对这种疫苗过敏。
- 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例如,孩子频繁发作癫痫且未得到有效控制时,接种疫苗存在风险。
2. 特殊禁忌症
- 不同的疫苗有不同的特殊禁忌症。例如,乙肝疫苗不能用于酵母过敏者;脊灰灭活疫苗对于正在发热、患急性传染病期间是不建议接种的。
- 学习方法:要牢记各种常见疾病与对应疫苗禁忌症的关系。可以通过制作表格的方式,将疫苗名称列在一侧,禁忌症详细写在另一侧,方便对比记忆。同时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加深理解。
二、接种后不良反应观察
1. 局部反应
- 表现为注射部位红肿、疼痛、硬结等。一般来说,轻微的红肿和疼痛是正常的免疫反应。如果红肿直径在15mm以内,多数不需要特殊处理,可自行缓解。
- 若红肿硬结直径超过30mm,或者伴有发热、淋巴结肿大等情况,就需要及时就医。
2. 全身反应
- 常见的有发热、头痛、乏力、恶心、呕吐等。低热(体温37.5 - 38℃)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可让孩子多休息、多喝水。如果体温超过38.5℃,则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给予退烧药等处理。
- 学习方法:要掌握不同不良反应的表现和处理原则。可以通过观看实际案例的视频或者模拟场景进行练习,提高对不良反应的判断能力。
三、家长健康教育要点
1. 接种前
- 告知家长接种的时间、地点、疫苗的种类和作用。例如,向家长解释百白破疫苗可以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三种疾病。
- 提醒家长注意孩子的身体状况,如有不适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2. 接种时
- 告诉家长孩子在接种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不适,如轻微疼痛等,并且安抚家长的情绪。
3. 接种后
- 嘱咐家长在接种后要在现场留观30分钟,观察孩子是否有不良反应。
- 告知家长回家后的注意事项,如避免孩子剧烈运动、多喝水等。
总之,在备考社区护理实务中的儿童预防接种管理部分时,要全面掌握疫苗接种禁忌症判断、接种后不良反应观察以及家长健康教育要点等内容,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应对自如。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