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高中政治学科的备考以及实际教学中,议题式教学情境创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能够将抽象的政治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以“乡村振兴”这个热门议题为例,我们可以创设多种有效的教学情境。
二、多元情境创设
(一)实地调研数据情境
1. 知识点内容
- 在讲述乡村振兴相关内容时,如乡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可以引入实地调研的数据。例如关于乡村特色农产品产业的发展,我们可以给出某乡村在引入新的种植技术后产量的增长数据,像原本一年产苹果10万斤,采用新技术后产量达到15万斤。
- 这涉及到政治学科中的经济生活知识点,包括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推动等。
2. 学习方法
- 对于学生来说,要学会分析数据背后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可以通过对比不同年份的数据,找出变化趋势,然后联系到教材中的相关理论。比如看到产量增加,就要想到是生产要素投入(新技术)的改变影响了供给,进而影响消费市场。
(二)政策文件摘要情境
1. 知识点内容
- 政府出台了许多关于乡村振兴的政策文件,如土地流转政策、农村电商扶持政策等。选取其中的摘要内容作为教学情境。例如土地流转政策中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规定,这涉及到政治生活中的政府职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等知识点。
- 政府在乡村振兴中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等职能,而农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要遵循相关法律规定,行使自己的权利并履行义务。
2. 学习方法
- 学生要养成解读政策文件的习惯。首先要通读文件摘要,找出关键词,然后将其与教材中的政治概念相对应。可以通过制作思维导图的方式,把政策内容与政治知识体系联系起来,加深理解。
(三)村民访谈视频情境
1. 知识点内容
- 播放村民访谈视频,内容可以包括村民对乡村环境改善的感受、对乡村文化传承的看法等。这涉及到文化生活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生态环境中的可持续发展等知识点。
- 村民对环境改善的积极评价反映了乡村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成果,而对文化传承的看法则体现了文化在乡村发展中的重要性。
2. 学习方法
- 观看视频后,学生要进行思考总结。可以从村民的话语中提炼出关键信息,然后与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进行匹配。同时,还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从不同角度理解政治知识。
三、情境类型 - 认知层次 - 教学目标的匹配策略
(一)情境类型与认知层次
1. 实地调研数据情境主要是让学生从具体的数据中归纳出一般性的规律,属于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过程。
2. 政策文件摘要情境要求学生理解政策条文背后的意义,需要较高的分析和综合能力,是理性认识层面的学习。
3. 村民访谈视频情境则更侧重于让学生从个体的感受中体会宏观的社会现象,是从微观到宏观的认知跨越。
(二)与教学目标的匹配
1. 对于知识目标,这些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乡村振兴相关的政治知识,如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具体内容。
2. 能力目标方面,通过分析数据、解读政策和理解访谈,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归纳总结能力都能得到提升。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让学生感受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积极意义,增强对国家政策的认同感和对乡村发展的责任感。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高中政治学科以“乡村振兴”为议题的议题式教学中,创设实地调研数据、政策文件摘要、村民访谈视频等多元情境,并且合理匹配情境类型、认知层次和教学目标,能够极大地提升议题的吸引力。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备考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政治知识,还能提高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高考以及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