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编辑人: 青衫烟雨

calendar2025-07-25

message5

visits167

体育学科高考备考:耐力跑训练强度监控方法

一、引言
在体育学科的高考备考中,耐力跑是一项重要的考核项目。为了提高耐力跑的成绩,科学的训练方法是关键,而其中运动强度的监控尤为重要。本文将重点介绍针对耐力跑训练,运用心率监测法(最大心率60% - 80%)以及自觉强度表(RPE量表)来制定“强度 - 持续时间 - 间歇时间”的科学方案,并给出监控记录表示例。

二、知识点详解

(一)心率监测法
1. 最大心率的计算
最大心率通常可以用公式“220 - 年龄”来大致估算。例如,一名18岁的学生,其最大心率为220 - 18 = 202次/分钟。
2. 强度范围的确定
在耐力跑训练中,将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 - 80%是比较合适的强度范围。以刚才18岁的学生为例,这个强度范围就是202×60% = 121.2次/分钟到202×80% = 161.6次/分钟之间。

(二)自觉强度表(RPE量表)
RPE量表是一种通过主观感受来评估运动强度的方法。它通常从6 - 20分,6分表示非常轻松的运动,如慢走;20分表示极其剧烈的运动,几乎无法坚持。在耐力跑训练中,一般达到12 - 15分左右比较合适,这个区间表示运动有一定的难度,但仍能持续进行,并且可以有效地提高耐力。

三、科学方案的制定

(一)强度 - 持续时间 - 间歇时间
1. 初级阶段
强度:可以将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左右,对应的RPE量表评分大概在12分。持续时间:每次跑20 - 30分钟。间歇时间:跑完后休息3 - 5分钟,可以进行简单的拉伸放松。
2. 中级阶段
强度:把心率提高到最大心率的70%,RPE量表评分约13 - 14分。持续时间:增加到30 - 40分钟。间歇时间:休息2 - 3分钟,适当补充少量水分。
3. 高级阶段
强度:接近最大心率的80%,RPE量表评分15分左右。持续时间:40 - 50分钟。间歇时间:休息1 - 2分钟,快速调整状态准备下一组训练。

四、监控记录表示例
|训练阶段|心率范围(次/分钟)|RPE评分|持续时间(分钟)|间歇时间(分钟)|训练日期|训练感受|
|—-|—-|—-|—-|—-|—-|—-|
|初级|121 - 128|12|25|4|2024年1月1日|开始阶段比较轻松,后半段有点喘|
|中级|141 - 144|13|35|2|2024年1月10日|整体有一定挑战,能坚持下来|
|高级|161 - 164|15|45|1|2024年1月20日|强度较大,但是完成后的成就感很强|

五、总结
通过心率监测法和自觉强度表来监控耐力跑训练的强度,并制定合理的“强度 - 持续时间 - 间歇时间”方案,能够帮助考生更加科学地进行耐力跑训练。同时,认真做好监控记录,有助于考生和教练及时调整训练计划,从而不断提高耐力跑的成绩,在体育学科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

创作类型:
原创

本文链接:体育学科高考备考:耐力跑训练强度监控方法

版权声明:本站点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分享文章
share